1.孕期
孕早期定义为怀孕1周到13周末期间,孕中期定义为怀孕14周至27周末期间,第28周及其以后称为孕晚期。既往多数研究表明,孕周与孕期睡眠质量有关,其中孕早期和孕晚期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有研究表明,按照匹兹堡睡眠量表为评定标准,女性孕期睡眠障碍(PSQI>5分)患病率约45.7%,孕期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孕早、中、晚期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分别为54.3%、49.3%和69.6%,且从孕中期到孕晚期睡眠质量得分下降了1.7分。Guinhouya等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孕早期相比,PSQI得分在孕中期最低(β=1.0),孕晚期最高((β=0.3),原因可能在于孕末期子宫重量明显增加,宫颈峡部明显前倾压迫膀胱,孕妇难以找到舒适的睡眠位置,从而更易影响睡眠,另外孕妇没有自发缓解睡眠障碍的能力以致后期继续遭受睡眠障碍问题的可能性增加。
2胎次
既往部分研究表明,胎次会影响到孕妇的睡眠质量,经产妇睡眠质量较初产妇更差。Christian 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孕早期,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报告的总体睡眠质量较差,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效率更低(P <0. 05)。
3年龄
有研究分析发现高龄孕妇的 PSQI得分更高,且睡眠障碍患病率更高(P<0.05)。在一般人群中也发现了年龄越大,越易出现睡眠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褪黑素的分泌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影响了睡眠稳固性有关。且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4、BMI
通过对孕妇BMI的评价,分析孕前肥胖与孕妇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既往研究发现,孕前肥胖者其睡眠质量更差。在Guinhouya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报道中显示,单因素分析发现孕前肥胖和超重孕妇在整个孕期的睡眠质量均差于正常体重孕妇(P<0.001),并且剔除社会人口学因素等的影响后,研究结果并未发生变化。由此提示,孕前肥胖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5血压
有研究表明,孕前血压、肥胖及血糖可能会直接影响孕期血压以及睡眠质量,也是很多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罹患影响因素。该研究指出,SAHS与孕期血压相互影响,高血压孕妇及患SAHS的孕妇可能会因为影响神经、呼吸及运动系统的功能,造成颅内高压、脑血流变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比如减少深睡眠时长从而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白天嗜睡及头晕乏力,夜间觉醒次数增多及睡眠行为异常等睡眠障碍。
6文化程度
孕妇及其家人的文化程度将会会影响到孕妇孕期的保健及睡眠情况。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孕妇通常有更加广泛的知识来源,更加了解孕期保健工作并积极关注自身情况,能更好的适应孕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也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及孕期保健工作。
本研究拟探讨孕周、胎次、BMI 、血压、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与孕妇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2.2家庭因素
2.2.1家庭收入与职业
调查表明,家庭收入和孕妇是否有职业与孕期睡眠质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较高的家庭收入会为孕妇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孕妇的身心健康,而全职的孕妇可能会因为没有职业的保障和足够的社会交往空间,从而无法保持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良好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容易出现焦虑等情绪继而出现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2.2.2家庭住宅面积与人口结构
宽阔的家庭住宅面积、良好的家居环境可能会从空间上给予孕妇更多的舒适感,更有益于孕妇备孕时的身心健康;家庭的人口结构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等不同的家庭结构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孕妇的身心发展及睡眠密切相关,温馨的家庭环境及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孕妇的焦虑等情绪的产生,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2.2.3家庭关系与孕期陪伴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于孕妇的睡眠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有效降低孕妇的不良情绪,提高孕妇的生活条件和睡眠质量;来自家庭成员的情感和物质支持对孕妇的紧张和心理压力能起到缓冲作用。任茂琼等也指出良好的伴侣关系、足够的家庭支持以及孕期陪伴等均可以有效地减少与产前抑郁的发生,并减少睡眠障碍等问题的出现。
可见,家庭因素对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睡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质量的家庭关系不仅对孕产妇的健康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婴儿的健康发育。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家庭生活因素与孕妇睡眠质量关系,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3.1心理状态
既往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者,孕期睡眠质量越差,两者相互影响。卞梦茹等人的横断面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焦虑和抑郁组孕妇睡眠质量差的风险分别是非焦虑抑郁孕妇的1.4倍(95%CI:1.0-2.0)和3.0倍(95%CI:2.2-4.0)。张婉婉等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孕妇PSQI总分与焦虑(r=0.4) 和抑郁(r=0.4,P<0.05)相关。有研究报道这种关联可能与焦虑抑郁症状导致的夜间皮质醇浓度升高等因素有关。在一般人群中同样也发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睡眠质量。本研究继续对该项问题进行研究,拟探讨焦虑、抑郁与孕妇睡眠质量关系,丰富相关数据库内容,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3.2、新冠应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本世纪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人民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该疾病传播力强,病情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妊娠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都会经历的特殊时期,在此期间,女性不仅在生理上会发生变化,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高应激反应在其本质上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生存能力的适应性预测,并为特定范围的后天不可预测环境做准备。应激后的行为和神经内分泌反应增强,可能反映个体对环境威胁更警觉,即使所需的适应时间很长,这也会有助于个体生存。尽管许多经历过应激性事件的人并没有出现疾病状态,但慢性应激可能是那些易感性人群的诱因之一。这种易感性可能反过来依赖于HPA轴活性的持续增加,这又会增加后代对各种应激相关疾病的易感性。有证据表明,早年经历生活应激与后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有关,如增加的应激反应、睡眠质量异常 (觉醒异常、昼夜节律紊乱等)等。严丹丹发现疫情期间孕妇孕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疫情之前,尽管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但我们任然不可忽视COVID-19疫情对孕妇的慢性应激。本研究将通过对孕妇孕期心理状态的分析,探索COVID-19疫情对孕妇孕期睡眠的影响,为后续有针对性的开展孕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3.3生活方式
在不同的生活方式背景下,人们可形成是否经常运动锻炼、饮食是否规律与合理以及是否有吸烟、饮酒、阅读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与人们的健康如主观健康感、睡眠质量等有关。在孕产妇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影响产后身心健康。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和产后合理运动有益于妇女的整体健康。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重复的身体活动,不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家务劳动)、职业性体力活动(工作)、交通出行中的体力活动以及闲暇时间体力活动(主要指娱乐或运动锻炼)。放松训练、体操运动、水中运动、普拉提瑜伽等运动干预作为一种低成本、安全的运动,可以改善孕产妇睡眠状况。除了运动,孕妇的睡前习惯、药物等也可能会对孕妇的睡眠产生影响。本研究将收集孕妇其生活方式、睡眠质量数据,继而分析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为提倡和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50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