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这个因为疫情而不平凡且难忘的一年,我很幸运地录取到了西北民族大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预科院的学子。在预科即将结束的夏季,我成为了一名
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院“三下乡”小分队的一员,怀着满心欢喜和激情,我作为预科学子,踏上了寻访乡村振兴之路,于方寸天地间,在笔墨挥洒下,为我的预科生活画下了圆满句号。自此,作为文学的种子真正在我心底生根发芽,我在热爱中寻到了努力的方向,行你所行,无问西东,路永远在你自己脚下。
7月7日上午,小分队在卓尼县的前一任阿子滩镇长的带领下,“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参观了卓尼县著名的禅定寺和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禅定寺坐落于甘南州东南部,是整个安多藏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始建于1925年,原名“嘎丹夏智林”,汉语意为“论修寺”。明永乐年间,率领族人辗转到此的吐蕃氏后裔头人些地征服了当地众多部落后,建寺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卓尼寺主持大权也落入他手中。卓尼寺历史上延续了数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土司制度由此开始。公元1508年,第五世卓尼土司进京面圣,明武宗朱厚照龙颜大悦,授五世卓尼土司“武德将军”,并赐姓“杨”,希望他效仿宋朝杨家,镇守边关,为国效力。公元1710年,康熙帝召见卓尼第14代土司丹颂才让时,并亲笔御赐“禅定寺”一名,其匾额悬挂于寺院门楼之上,伫立禅定寺前。在这里,山川形盛一览无余,万家景象尽收眼底。我们感受了这座历史悠久的佛寺所包涵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了解了佛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及佛教对于生活的意义。
小分队后续参观了杨土司革命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幅幅先辈们的照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杨将军(杨积庆)的照片。1935年9月,中央红军进入甘南地区,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北上,严令朱绍良部、鲁大昌部在岷县、腊子口等地布下重兵,并命卓尼土司杨积庆截击红军,要求他坚壁清野,不给红军留下一粒粮食。然而红军经过俄界至腊子扣一带时,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战斗,更不可思议的是,沿途所有的粮仓无人把守且仓仓屯满粮食,共达四五十万斤。原来是杨积庆对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和严明的纪律,早有耳闻并颇有好感,他令属下撤出防区,特意为红军留下粮食。正是由于这位土司的帮助,红军在经过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熬皮带的千辛万苦之后,得到了给养的补充,为突破天险腊子口创造了条件。看到这些图文资料,我们仿佛听到革命战士吹响的战斗的号角,仿佛闻到战火弥漫的气息。这无不体现了战争的猛烈和残酷,也衬托出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胜利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就是要将英雄精神、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这种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心血甚至生命的精神不正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吗?一个国家的和平稳定,是仰赖前人的不断努力而创造的,生活在这和平稳定时代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可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结束后,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让烈士精神与我们一路同行”;我们要勇于拼搏,迎难而上;要自强不息,独立自主;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党爱国,矢志不渝;要不忘历史之痛,心怀强国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和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让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48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