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践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际,8月7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梦想”青年团在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西安事变纪念馆开展了“三下乡”红色文化讲解视频录制活动。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中低风险地区的实践团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实地访问与录制;中高风险地区的实践团以安全为第一原则,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行了解,于家中录制讲解视频。
寻根探因开拓前行
8月7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梦想”实践团抵达了西安事变纪念馆进行参观了解。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张学良公馆,其是张学良及其家属的住所和个人办公之地。当年西安事变的酝酿、发生以及和平谈判都在这里进行。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标注着时间的历史图片。金色的墙雕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将过往的历史表现得淋漓尽致。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物件,实践团成员们都仔细阅读。每一个环节的精心布置,都仿佛历历在目。通过参观此处复原陈列的张学良办公室、会客厅、餐厅及卧室等,实践团结合馆内文字讲解,深刻了解了于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前夕的国内紧张局势。壁挂上展示了张学良、杨虎城二人于事变之时商讨局势的情景,实践团不禁感叹张杨二人的智慧和大无畏精神,“我想,作为一名成长在新中国光辉下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也没有机会像张学良将军那样在战场上报效祖国,可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发奋学习,踏实工作,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促使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他们是祖国的功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怀念和敬仰!”实践团成员说道。
勇往直前,矢志不渝
实践团来到了兵谏亭展览处,首先陈语讲解的是兵谏亭的背景及布局,此处完全还原了85年前西安事变的真实场景。了解了“兵谏亭”是蒋介石当年藏身之处,经搜山捉住蒋介石后,随即送往西安新城黄楼;黄楼是张,杨二将军设立联合指挥部的绥靖公署所在地。也就是在这里,实践团透过历史的雾霭,仿佛看到当年张学良、杨虎城奋起抵抗、开枪鸣音的气概与蒋介石仓皇而逃、爬上山坡的场景。实践团成员感叹道:“这一声声的枪声,不仅迫使蒋介石等人团结一致抗日,也激发了全体仁人志士抗日的激情。他们是时代先锋,民族英雄!”参观完兵谏亭展览处后,回顾兵谏亭的历史,实践团成员表示:“前辈们身上的严谨审慎、敢于斗争、积极奋进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当代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青年需要学习的。他们历经沧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们的无畏精神,让我们热血沸腾,是他们开辟了祖国的未来,开启这百年的篇章。我们应将这种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砥砺奋进,同心协契
实践团来到张学良公馆西楼,映入眼帘的是以一组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宋子文人物腊像,生动地再现了1936年12月24日西安事变和平谈判的历史瞬间。结合陈词了解到此处会客厅于当年危机形势之下的情景。实践团不仅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于危难之中的力挽狂澜,也领悟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国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又步行至张学良公馆东楼,东楼是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的住址,其协助解决西安事变。实践团感慨万千:“在山河将倾的年代,无数像张学良、杨虎城一样的先烈毅然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他们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为人民解放、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流尽最后滴血!回望过去,西安事变的岁月虽已不在,但似张、杨的中华好儿郎却没有远去,所谓有数的牺牲,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为后人铭记。无数的牺性,血注入江河与土地,凝结新生的命脉。他们都是大写的人,在他们身上凝结的革命精神为我辈树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红色基因中有自信,指引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警策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红色基因中有担当,激励我们“越是艰难越向前”。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梦想”实践团队此次活动带来一次精神上的革命的洗礼,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的红色之旅是场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当代大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开创的革命事业,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争做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世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