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国家级重点团队——“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调研臭鳜鱼产业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调研期间,不忘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指导老师林琳副教授的带领下,追寻革命先烈的脚步,开启了红色文化探寻之旅。
首先,团队来到了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岩寺镇北郊,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文峰塔与凤山台,学习新四军红色精神。
文峰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塔檐底层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码,使上层檐水直下至地,为石塔之奇构。塔内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每层皆有佛龛、金匾。传说:初建时以塔示笔,以台示砚,以塔西的佘公桥(已毁)示墨。文峰塔的百年风霜见证了徽文化的逐步成长,也孕育了安徽的各位名人大家。
坐落于徽州区文峰公园文峰塔南侧的凤山台又叫点将台。新四军曾经在此整训,并接受点验。凤山台由红石块砌成,正门设城门洞,向东北一面嵌匾额一块,刻有“岩寺”二字;向西南一面嵌匾额一块,刻有“凤山”二字。古时候台上左右两边供游人休息,城门为原来直通歙县古城的要道。1938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岩寺集中整编,凤山台曾作为阅兵点将之用,因此得名点将台。新四军在岩寺集结后,曾在凤山台下集结整训,也曾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刁难,并经受住了国民党考验。
凤山台与文峰塔矗立于文峰公园,见证了新四军这一支抗日的重要力量,正是这样一支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军队,谱写了铁军精神,值得我们一代代学习、纪念和传承。登上凤山台,想象着当年新四军的英勇赴战,团队成员由衷地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敬畏之情由衷而生。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黄山市烈士陵园,由七十七级台阶组成的神道直通高矗的烈士纪念碑,分为四个层次,寓意着自上世纪30年代初,黄山市中共地下党组织组建七十余年来,众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阶段,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沿着神道拾阶而上,在二,三级平台左侧,团队观看到了以“小练革命斗争”,“柯村暴动”等五副场景历史浮雕,真实的反映了黄山市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居民和和平建设时期驻军官兵献身国防建设彪炳史册的动人画卷。在右边的山脊上,为集中安放驻军部队牺牲的30位无名烈士墓碑群,墓碑前摆放着后辈献给烈士的花束。
来到烈士纪念碑,碑身下方用八块石碑镌刻着三区四县革命斗争和驻军部队献身国防的壮丽事迹,烈士虽已逝,但革命光环一直盘旋在纪念碑上空。在纪念碑前团队集体为英雄们默哀致敬。
一个时代不能没有英雄,更不能没有敬畏爱戴英雄的传承,薪火相传才使得红色精神得以赓续,英雄永不落幕。我辈享受着和平年代的社会飞速发展时,绝不忘这正是前人的浴血奋战的鲜血和热泪换来的。
最后,团队来到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共四层,分为星火燎原-中共皖南特委历史陈列、党旗飘飘-中共黄山(徽州)历史风云录陈列、热血丰碑-黄山著名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和光辉足迹-中共重要党史人物在黄山(徽州)革命活动陈列四个展区,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图表、实物展品、雕塑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织领导皖南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
1933年冬,方志敏同志派员来到屯溪,在“合记春号”药店秘密建立皖南党组织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组织领导皖南和皖浙赣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为明清时期的砖木二层临街建筑,整个建筑为前店后宿格局,前店原为店铺,后屋为皖南特委领导机关秘密驻地,当年一道道红色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革命烽火由此燃遍皖南,辐射皖浙赣边区,书写了闽浙皖赣革命斗争历史的光辉篇章,为其后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参观过程中,团队中的郑琪、陈智绮两名预备党员同志在二层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谨记党的使命。
在黄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英烈功勋彪炳史册,英烈因精神烛照未来,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缅怀先烈光荣事迹,更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学习传承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宝贵精神,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