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在一线实践中学史力行,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长驿站的同学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组成“乡约宁高·团学在路上”国情观察社会实践团,赶赴南京市高淳区,从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红色文化、宪法宣传四个维度展开调研,运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厚植家国情怀。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
螃蟹产业是高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8年,被称为村里产业致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邢青松,牵头成立“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联情联利、严格品控,树立了固城湖螃蟹品牌,成为高淳水产品养殖领头雁。
从专卖店到专业社,从个人富到大家富,“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聚沙成塔”的产业振兴之路。带着“专业社”运营模式对激发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力的思考,实践团成员们来到“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了解“专业社”振兴产业发展的秘密。
实践团走进高淳石臼湖螃蟹养殖基地,规划整齐的蟹田,养殖尾水的生态净化,让成员们现代农业的高度发达,在螃蟹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了解蟹品种、蟹历史、蟹文化,并针对专业社运营发展、对养殖户的吸引、带动、保障等问题向基地内养殖户展开问卷调查。
一位自2010年加入专业社的陈姓养殖户向实践团成员列举了加入合作社的四条好处,“一是规模养殖,解决了我们自己做不大、挣不多的问题,二是标准经营,解决了养殖流程科学化的问题,三是专业社经常有专家指导、培训,提高了螃蟹养殖质量,四是形成了大品牌,提升了高淳螃蟹的影响力。”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陈姓养殖户表现出对专业社运营的信心。
在与专业社工作人员的访谈中,实践团成员得知,专业社在养殖户工资方面实行“基本工资+绩效提成”,基本工资保障基本生活,绩效提成激励更好发展。这也是养殖户们选择加入专业社的重要原因。工作人员告诉实践团成员,专业社除了科学的运营方式之外,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利用互联网+农业,固城湖螃蟹节等“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打响高淳螃蟹的金字招牌。当前,专业社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正在紧张有序的将固城湖螃蟹市场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螃蟹原产地批发市场,真正将特色产业打造成强企富民的金钥匙。
乡村旅游奏响富民新乐章
石墙围村位于高淳桠溪镇西北部,是“国际慢城”桠溪生态之旅中的一个特色景区。近年来,村党委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借助“国际慢城”和村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景区+农家”民宿经济。
在石墙围村,实践团成员分成两个小组,深入农户、走访村党委,身体力行探索小村庄里的振兴大秘密。
利用大众点评网的评分功能,实践团成员来到莉莉竹苑农家乐,映入眼帘便是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幽静的竹林、连片的荷塘与慢城生态融为一体。年轻的店主热情好客,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他说,由于村里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较好,就辞掉了外地朝九晚五的工作,回乡干起了种植竹笋、养殖螃蟹的土特产生意,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转型升级做起了农家乐。谈及近十年的经营历程,店主表示不只是收入的增加,更多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他最大的感触。走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像莉莉竹苑农家乐店主一样的年轻民宿老板在石墙围村还有很多,近年来,村党委不断发力,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并帮助村民广揽客源,随着慢城知名度的提升和村庄生态文明、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石墙围村的经济发展。
实践团另一组成员来到村委会,对书记张波进行访谈。张波书记针对石墙围村“提档升级”项目向同学们做了简单介绍。谈及发展经验,张波书记感慨万千:“首先要让群众相信组织,相信政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其次在建设过程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第三是强劲的组织力,总之,只有团结好老百姓,才能做好事情。”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张波书记表示,因村施策,突出特色是石墙围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继续走好生态旅游之路,保证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塑形,红色文化铸魂
乡村振兴与强有力的文化振兴密不可分,红色文化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源泉。
为坚定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发掘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实践团来到位于高淳老街的新四军纪念馆,并邀请到高淳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王贵桃向实践团讲述陈毅元帅带领新四军部队从高淳东进苏南,英勇抗日的历史,在沉浸式学习中串联起关于青春、奋斗、奉献的红色记忆,更加坚定“青春永远跟党走”。
在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其中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仿佛“复活”过来,生动再现那一段战火纷飞、鱼水情深的历史。王贵桃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了一堂身临其境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大家听得认真、看得仔细,无不为之动容。“看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中陈列的茶几、板凳、歪斜的床铺,跟现在的生活真是天差地别,这样低矮的小房间里却干出了大事业,革命先辈们真是了不起。”实践团成员曹晓璐忍不住感慨。
“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实践团成员看到纪念馆墙壁上还原的陈毅元帅诗作手稿《东征初抵高淳》,不禁齐诵出声,于字里行间感受新四军初抵高淳,即将与日寇激战的紧张气氛。
在陈毅元帅雕像前,王贵桃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并为每一位同学扶正团徽,鼓励大家传承陈毅元帅“向真理和人民低头”的精神,学好本领,奉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和理解革命精神,将其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涵学懂、学透,坚定信念跟党走,以青年之力扛起宣扬红色文化大旗,赓续红色血脉。
宪法精神为美丽乡村护航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宪法精神的引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离不开良好法治氛围的营造。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村民守法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实践团来到义保村,宣传宪法精神,护航美丽乡村建设。
义保村村委会的布告栏是村内重要村务信息的集散地,村民们每天都会过来看一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村委会与工作人员协商后,在布告栏贴上宪法宣传原创海报,并悬挂“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主题横幅,向来往村民普及宪法知识,营造守法意识如威严警钟昂扬长鸣的法治氛围。
为吸引村民,实践团成员精心挑选了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宪法知识,印制成精美的明信片分发给村民,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原来宪法和我们老百姓的关系这么大啊。”“同学,你帮我查查,宪法里面有没有关于土地流转的规定。”“你看,宪法里面还规定了小孩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村小学的墙壁上也有。”宪法宣传现场,往来村民络绎不绝,一位60多岁的村民,拿着一套印有各种通俗易懂宪法知识的明信片,向同学们咨询着各种法律常识,“学生娃们懂得真多,要不是他们,我还不知道原来国家始终把我们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上。”老人动情的说。
从浴血奋战、心系群众的新四军一支部精神,到敢于攻坚克难,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专业社发展模式,从“两山”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到宪法精神深入民心。实践团成员在深入高淳调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立志紧贴时代脉搏,锤炼过硬本领,与历史同向、与国家同行、与人民同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灿烂韶华,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薪火相传,大道行远。高淳社会实践已结束,但实践的脚步未停歇。回到各自家乡后,实践团成员继续前行,选取甘肃孟坝万寿菊、四川盐边芒果、山东蒙阴蜜桃、新疆伽师烤馕、四川玉丰生态旅游、山西阳曲小微信贷等家乡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样本,继续深入调研,以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