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营造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倡导节约每一滴水,使爱护水、节约水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本次实践围绕“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主题,引入新的概念“水足迹”,以山东省日照市与菏泽市为例,通过访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实地查看乡村餐饮业水资源利用现状,了解、学习基层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在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调查村民在用水方面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为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正文
水是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石。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民族永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 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已出现水危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部分乡村地区仍存在水资源短缺,利用率较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了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保障国家水安全,日照市、菏泽市近年来在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生态、文化、乡村等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人民健康谋福祉,在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逐步实现日照市、菏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不动摇。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是解决新时代矛盾的有效抓手,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乡村振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国是一个是一个农业大国的现实长期不会改变,人均自然资源紧张的局面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无节制浪费资源发展的局面,要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主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水资源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水资源金融,壮大节约水资源环保产业、水资源清洁生产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成为有力措施,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水资源的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水的循环链接无不体现了乡村振兴理念在农村方针上的体现。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农村的生态问题与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下,居民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与幸福农村建设的障碍。
本此实践试图以“水足迹”为切入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引领下考察乡村水资源问题的实质与根源,以日照市东夷小镇、王家皂、任家台及菏泽市等地为调研地进行考察,从实际出发进行最真实的调查,从而为进一步解决乡村生态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
日照市地域狭小,水资源总量不足,仅占全省的5.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的23.8%,是资源型缺水严重的城市,且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十分突出。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与宣传“水足迹”及利用好水资源,是开源节流、解决日照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日照市积极推动再生水、海水、雨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利用替代水源,增加节流手段,为有效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日照市共运营污水处理厂10座,现有污水处理能力24.5万立方米/天,污水再生利用率最大可达68%,实际中水回用量稳定在4600万立方米/年左右,位居山东省前列。此外日照市还充分发挥地域特点优势,积极探索海水利用技术和工艺的应用研究,有多家企业在海水利用技术水平上取 得了较大进展,利用海水进行淡化从而达到开源的目的。
在生态道路方面,日照市开辟了先进的生态之路,日照市对市区总面积25万多平方米的三个废弃采石塘进行了集取雨水工程改造,通过管道蓄集雨水,蓄水造绿,建成七彩湖、碧霞湖、紫烟湖三个湖滨生态公园,每年可减少用水200多万立方米,既为周围绿化灌溉、道路保洁等提供了水源,同时又有效解决了雨季内涝和防汛问题。建设了北京路、烟台路、海曲东路等绿地雨水节水灌溉系统,提高了生态自然保持效益,为解决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道新方案。
菏泽市各区县累年平均降水量为590.0—726.7毫米,平均662.7毫米,其地域分布是从西北往东南逐渐增多,东南部的单县较西北部的鄄城多136.7毫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在900.0毫米以上,巨野县1964年多达1223.3毫米,较少的年份各县都少于450.0毫米,甚至少于400.0毫米,东明县1966年仅降水264.9毫米。
由于西风带和季风活动的影响,菏泽市降水量四季极不均匀,夏季降水最多,平均为392.0毫米,占年降水总量的59%;冬季降水最少,平均为25.1毫米,只占年降水总量的4%左右,一般秋季少于夏季,多于春季。各月降水量:各县平均降水量以7月份最大,在154.7—204.0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80.9毫米;以1月份最少,在4.3—10.4毫米之间,平均为6.9毫米。
菏泽市河流总流域面积13000平方千米,除黄河滩地及东平湖老湖区共632平方千米外,其余坡水全由南四湖承泄后转注淮河。故区内基本上属淮河流域。境内主要河道有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梁济运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等6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5条,50—99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1条,总长度2582千米。
菏泽市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20.61亿立方米,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243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分配菏泽市水资源年可利用总量2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4亿立方米,地下水12.75亿立方米,引黄河水9.3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水量0.75亿立方米。
项目目的
乡村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其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更为重要。保护与利用好“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水足迹的出现让我们对生活中必需品的耗水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水资源保护的紧张性与急迫性。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完成的时代大背景下,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要时刻牢记心中,不可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放弃长远的利益,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从一而终贯彻下去。提高居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宣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全面推进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农民的根本福祉、农业等相关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项目意义
通过对日照市乡村旅游业现状的调查,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重新认识,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的使命感;认识的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知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调研方式
调查对象乡村旅游风景区餐饮店负责人,景区内外地游客,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入店访谈、街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水足迹的了解程度及对水资源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解,然后访谈餐饮店老板了解店内日常消耗的餐饮水足迹量。
项目创新性论述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加之污染、浪费、不充分使用,目前我国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红灯,高分贝的警讯已经发出,部分区域已出现水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解决水危机成为世界的焦点。要想保护水资源首先要让人们清楚了解消耗了多少水,这些水被用在了哪些地方。“水足迹”概念的提出与核算,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个全新的水资源综合计算指标,它让更多人懂得了自己对地球水资源的“巨额”索取,也为缓解水资源危机找到了可行的路径。平时人们的节水只是减少了实体水的使用,而忽略了在这些产品背后消耗巨大的隐形水,即虚拟水。水足迹则将实体水与虚拟水链接起来,不仅能帮助我们确定用水量,它还包含了用水的方位、所用水的类型和时间等信息。更加全面地表明了水资源的现实情况。将水足迹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水足迹的意义,对我国解决水资源浪费污染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实践总结
人民日报中曾写道:“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调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宣传“水足迹”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青春水足迹,助力乡村兴”实践队分别于2021年7月16日、17日、18日、24日在日照东夷小镇、王家皂、任家台,单县绿禾庄园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典型商家,了解目前乡村旅游业现状以及对于“水足迹”概念的了解情况,并通过访谈商家负责人,对于乡村旅游业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节假日期间客流量较多,可达300~500人。其余时间客流量相对较少,为50~100人。为保证食材的新鲜,大多数商家按照当日客流量所需进购食材,浪费量较少。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供应海鲜的商家,水资源消耗量较大,水箱所需水费为一星期70元左右,一个月的水费在500~1000元。在“水足迹”相关知识的认识方面,大多数商家及游客对于旅游业中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表示关心,但有关“水足迹”的相关知识只是听说或者简单了解过。
党的十九大着重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着力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乡村旅游就是这个最为现实、最为可行的载体。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产业中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其中,水资源的利用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商家以及游客们宣传“水足迹”的概念,耐心讲解“水足迹”的相关知识,呼吁大家重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倡导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进行实地调研后,实践队员们做出了总结和反思。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在乡村振兴产业中,乡村旅游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也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商家和游客们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表示期待和支持;水资源在乡村旅游业,尤其是餐饮业中的消耗量大。同时,实践队通过调研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在乡村旅游业中,水资源利用不充分,存在浪费现象;商家和游客们对于“水足迹”的概念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对于得出的结论和发现的问题,队员们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可通过新媒体等创新方式宣传“水足迹”的相关知识,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力度;通过在餐馆分发或张贴醒目标语的方式,提醒人们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钱正英.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C]// 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1.
[2]戚瑞, 耿涌, 朱庆华.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3):486-495.
[3]马晶, 彭建. 水足迹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3.
[4]叶兴庆. 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 改革, 2018, 000(001):65-73.
[5]王贵芬. 水资源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研究.
[6]薛英芹. 乡村振兴中水资源管理利用制度创新——评《23法域生态环境用水法律与政策选译》[J]. 灌溉排水学报, 40(1):1.
[7]段春青, 刘昌明, 陈晓楠,等.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J]. 地理学报, 2010(01):82-90.
[8]杨志清. 21世纪水资源展望[J]. 水资源保护, 2004(04):66-6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