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 “永远跟党走” ——2021年大连理工中白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白学院 作者:杜阳 董翔 张浩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认真学习党史,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精神血脉,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2021年暑期,杜阳、董翔、张浩南三位同学,组建大连理工大学中白学院赴安徽省马鞍山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依托家乡马鞍山市众多的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活动,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因疫情原因,由线下转入线上,开展云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人们循着故事来、带着感悟走,努力把红色资源点向外推广,以此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传统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现撰写社会报告如下。

一、实践时间及计划安排

1、实践时间:

2021年7月26日至2021年8月21日

2、计划安排:

7月26日—8月1日因疫情影响,调整原有计划安排,谋划社会实践相关活动。

8月2日—8月10日实践团三名成员,开会研究社会实践方案。因疫情影响,由线下活动转入线上。同时,实践团成员集中时间,集体观看《渡江战役第一枪》、《刘一鸿》等专题片,集中学习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濮塘烈士陵园、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西梁山革命烈士陵园、渡江战役野战医院、含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反映马鞍山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革命英烈的现先进事迹。每名成员撰写观后感或个人学习体会文章。

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赴马鞍山市长江边的网红打卡点——薛家洼,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参观活动,集体观赏2020年8月19日总书记视察的江边盛景,再次感悟总书记在长江边发出的“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重要指示精神。

8月20日线上访谈和云讲座活动。通过腾讯会议方式,视频连线马鞍山市含山县原政协主席、党史专家杨永生先生,聆听杨老给我们讲含山县的革命英烈红色故事。

8月20日—8月26日实践团成员整理云实践活动各种资料,组长杜阳负责统汇总各成员提交的各种社会实践资料,执笔撰写实践团云报告。

二、实践目的及过程

1、实践目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业维艰的峥嵘岁月,学习先辈们风雨不惧、一心向党的精神品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深化青年人“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思想,学习革命先辈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伟大革命精神,从家乡当地的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讲好家乡的党史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用理想之光照亮前方。

学习红色历史,对我们新时代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其意义重大:一是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二是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三是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提升对党史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组织了这一次“追寻红色足迹”的党史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青年一代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热情,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青年人对党的认同感,学习革命先烈们坚强奋斗、坚韧前行的精神品质,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2、实践过程

因疫情影响,本次的社会云实践活动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实践团成员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针对马鞍山市区及辖区各县区的优质丰富红色资源,开展线上观看、网上学习以及云调研等党史活动;第二部分,邀请含山县原政协主席、当地知名专家杨永生先生,进行一次线上访谈和党史云讲座活动。

7月26日至8月16日期间,实践团进行云实践的第一部分。为有效地学习好、整理好、传播好马鞍山地区的党史学习资料红色资源、红色故事,实践团三个人进行责任分工,分块负责调查整理和学习市区、含山、和县等三地的地方党史资料,并撰写相应的学习心得。三位小组成员中,组长杜阳负责搜集、整理和学习当涂地区的党史资料;组员董翔承担了收集含山县的党史资料进行学习;组员张浩南则是承担了调查、研究和学习和县地区的党史。分工前,实践团三人集体观看马鞍山党史学习教育网站上的红色视频《渡江战役第一枪》、《刘一鸿》、《成本华》等,集体学习一些党史文章,并要求各自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

团长杜阳的学习笔记中,他主要阐述了关于当涂地区的党史知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活跃在当涂地区的抗日队伍,即新四军横山独立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当涂横山地区,发生了一场横山保卫战,在那里,军民鱼水情体现的淋漓尽致。新四军战士们和当地的英雄儿女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将那一股红色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团员张浩南的学习笔记中,他主要阐负责和县地区党史内容调查和自己的个人心得体会。在他的学习笔记中,他更多的侧重于对新一代青年人责任的探讨,说明了在解放之前,和县地区的党员们为抗击侵略者,为了国家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从91年前恽代英在和含地区慷慨陈词激起风浪,到新四军第七师和含支队在当地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团员董翔的学习笔记中,则是主要负责含山地区党史内容的调查和个人的新的体会撰写。在她的学习心得中,更多的阐述了自己对于老一辈党员、烈士以及他们的事迹的个人感受。她认为,学习党史对我们来说是初心的唤醒。从老一辈革命者的事迹中,震撼着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他们在关键时刻内心坚定不移的信仰。革命先烈们坚强奋斗、坚韧前行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

8月17日至8月20日期间,团长杜阳邀请含山县原政协副主席、当地知名党史专家杨永生先生开展当时知识访谈和专题讲座活动。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为线上进行。本次活动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1、有关当地党史知识的专题讲座;

2、讨论话题:现在人们对于本地党史的认知程度下降的原因。

3、如何提升当今社会大众对党史知识的了解;

4、杨老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嘱托和期望。

8月20日下午,实践团三位成员向杨老网上自我介绍后,杨老给大家上了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他结合当地历史上一些著名烈士、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再生的先进事迹。除此之外,实践团队从杨老的讲述中更加透彻了解到含山县当地的一些党史知识,并深刻学习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仰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三、实践内容

本次追寻红色记忆云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参观考察安徽省马鞍山市当地丰富的红色遗迹和聆听老一辈党员干部的红色故事,旨在使青年学子重温老一辈共产党员创业维艰的峥嵘岁月,学习先辈们风雨不惧、一心向党的精神品质,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一)云游红色足迹,回顾峥嵘岁月

依托马鞍山红色遗址,通过云游红色足迹来重温那段历史、追溯那段记忆、体悟红色文化。

马鞍山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遗迹。

1、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马鞍山市花山区濮塘镇,濮塘烈士陵园西侧山坡。建于2001年,馆内陈列200余幅历史照片、100多件文献资料、10多件油画和雕塑,以及10多件烈士遗物。该馆全面反映了马鞍山江东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历程,为安徽省爱国义主教育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

2、濮塘烈士陵园。位于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王公山上。始建于1976年,为纪念39位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在此修建纪念塔。现陵园有革命烈士墓、老红军墓40余座,并建有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等,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3、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江北郑蒲港新区白桥镇西梁山,是解放前夕西梁山战斗发生地。纪念馆于2008年清明竣工开馆,共设8个展厅。

4、西梁山烈士陵园。现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西梁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打响的第一枪所在地。西梁山战斗,1500多名解放军长眠于此。

5、渡江战役野战医院。旧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太湖八姓村。1949年3月,30军90师攻打国民党西梁山守敌,将野战医院安排在隐秘的八姓村内,渡江战役胜利后,后方医院随部队跨过长江。因伤势严重牺牲的60多位无名革命烈士,长眠于太湖村内。

6、含和独立团。1942年4月,为了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新四军七师决定成立含和独立团,开辟以安徽省含山县陶厂、和县南义为中心的和含游击区,大力开展皖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含和独立团由马长炎任团长兼政委,顾鸿任副团长,下辖4个连,团部设在安徽含山县林头镇福山王大垴。

7、中共和县支部。中共和县支部成立于1927年4月,是马鞍山市第一个党支部,当时隶属于中共芜湖特支,由时任芜湖特支委员的和县籍党员禹子鬯兼任书记,成员有曹仲堪、李筠仙、邓贤良等。支部成立后,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秘密活动地点为和县县城夫子庙东侧明伦堂。后虽因国民党右派破坏,禹子鬯、李筠仙、邓贤良等被迫转移、隐蔽,党组织发展受到巨大影响,但是和县党支部的成立为当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许多后来者的革命之路。

8、刘一鸿烈士。安徽当涂人, 1926年考入安徽邮政总局任检信生,1934年调任当涂县采石邮政局局长。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

织自卫队抗击日军。 1939年年初,所部接受新四军改编,为苏皖边区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长。后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任营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 1943年5月,在一次试炮中负伤遇难。

9、王再生。中共早期党员、烈士,马鞍山党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1903-1927)。安徽省含山县人,民国8年(1919年)进芜湖芜关中学读书。后因投入反帝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民国12年入南京钟英中学后,组织“协进社”,并出版了三期《协进》刊物。民国1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校专门从事革命工作。民国15年, 王再生在南京下关“五卅工人学校”当教员。同年6月,“五卅工人学校”被封,王再生到上海吴凇铁路工会工作,不久,进入吴凇机厂, 担任中共中央秘密交通员。10月16日,上海总工会召集各工厂负责人开紧急会议,商量工人武装起义,王再生以吴淞代表身份与会。10月21日,吴淞铁路工人兵分两路,王再生、孙津川率领一路人马去镇江,在高资站与镇江站之间裕桥北面的铁路双桥西堍,毁铁轨4条, 使夜间一列从南京开来装栽军阀孙传芳军用物资的列车翻车出轨。铁路工人的行动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民国16年,王再生担任了沪宁、沪杭甬两铁路党组织的负责人,活跃在沪宁线一带。6月,因叛徒告密,上海警备司令部在吴淞逮捕王再生,8月王再生被杀害于龙华。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由于疫情因素,没有实地参观考察,只能线上云实践,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印象,但是经过团队的精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达到预期目的。

借助此次活动,我们3名成员网上重游家乡的红色足迹,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留下的印记,深入体悟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催生出内心中带有红色基因的向阳之花。

去搜寻资料,方知我们家乡有如此众多的红色记忆;去网上云游访,方知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植根于我们血脉中红色基因是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根源,而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正如哲人所言“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搜寻红色文化的资料、云游红色足迹,实践活动让我们切身深入到红色文化当中,深受红色文化的精神鼓舞。

我们三名队员,分工不同,却都有着同样的目标与热爱。含山、和县、濮塘……我们一路追寻、一路学习、一路感悟。在濮塘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震撼于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岁月;在西梁山烈士陵园,我们缅怀为革命胜利挥洒热血的英勇战士;在成本华纪念馆,我们向她表达崇高的敬意;在薛家洼生态园,我们感受着总书记的高瞻远瞩……结合家乡文化,融入家乡因素,一路走来,我们领略到了家乡的巨大发展,感受到了人们不断提升的幸福感,体会到艰苦奋战、斗争进取的红色精神。

这次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挖掘红色故事、重温红色道路、追溯红色记忆的过程,更是一次新时代大学生缅怀历史展望未来的隔空时代对话。在这个特殊的对话语境中,我们明白了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明白了身为新时代大学生,自己身上的担子是什么。青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珍视历史、继承遗志、光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不畏艰辛,一路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红色基因的积极传播者、传承者,要从“游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做中传”,传承好红色基因,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9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西安工程大学赴北京、上海等地暑期社会实践
红旗飘扬爱国信念驻心房7月19日,实践队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当晚从住处出发,分别抵达天安门广场与金水桥等待升旗。在等待过程中,队员们与身边人进行了交流互动与采访,并拍摄视频记录来自祖国各地…
助凤展翅,载着青春之梦想
助凤展翅,载着青春之梦想2021年8月2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助‘凤’展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江苏省淮安市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淮阴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当地准大学生带来一期别开生…
脱贫攻坚,筑梦有我——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筑梦小队社会实践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民生问题是执政党最大的现实政治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继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经典
为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7月17日,生命科学学院“长河回溯,赤心拳拳”志愿服务队于聊城人民广场举办了“继承红色基因,唱响…
园艺林学学院赴长沙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志愿服务和党史采访调查
核心提示:7月14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队在长沙市岳麓区桔苑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志愿帮助打扫消防通道和楼梯卫生,完成若干楼层的消防通道和楼梯清洁工作,为小区带来干净…
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党史学习调研活动
核心提示:7月13日,园艺林学学院组织的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队一行6人前往长沙市芙蓉区及开福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有关党史的学习调研。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组织的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队…
缅怀英烈,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参观湖南长沙红色革命旧址
核心提示7月11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一行6人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湖南烈士公园,参观烈士纪念塔,缅怀革命先烈。并制作“党史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于线上线下进行问卷发…
峥嵘岁月英雄现,橘子洲头忆长征
核心提示:2021年7月12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队一行6人于上午前往岳麓山区岳麓山革命旧址参观烈士墓并献花,下午前往橘子洲红色革命景点参观,并采访红色革命文化热爱者。徒步岳麓…
学史力行:把党的精神的接力棒传给新时代的少年们
7月15日上午,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南长沙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青年之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队员们通过折叠整合“雷锋少年志愿者”套装及引导来访青少年参加志愿活动的形式践行党的奉献精神…
重外学子三下乡:愿小红花开遍乡村大地
忽夏7月,作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韶光筑梦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的一员,我有幸踏上了前往綦江区东溪镇福林村的实践之路,我满怀期许,等待着与美好福林擦出一束绚烂的火花。送你一朵小红花,感谢你与我在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