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马岙文化 走进美丽乡村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是宋代诗人雷震心中的田间风光。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7月20日,“传承百年华章 绘梦时代新篇”实践理论宣讲团的成员带着对美好田园生活的憧憬,来到了海岛第一村——马岙,探索美丽乡村。
文物呓语 历史轨迹再现
走进马岙博物馆,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墙壁上对于舟山各个岛屿上对于文化遗迹的标注。每一个色块,每一个圆形标志都刻印着历史。这一模型宛若一个开关,马岙5000多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在我的面前展开。从原始新石器时期开始,在马岙这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先民就在这里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出土的石墩和石斧等生产工具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先祖们的生活状况。通过文物专家的比对发现,出土的猪骨和现在的家猪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证明了先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野兽驯化的技术。马岙的镇馆之宝特大石犁是最让队员们感到惊叹的。通过讲解老师的介绍,石犁身上的秘密更是及其队员们的好奇心。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放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它的制作工艺、原料来源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在马岙这一片土地上,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他们的特殊印记。先后在马岙出土的先后出土的有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直至明、清等各代文物500余件,有石器、陶器、纺轮、骨器、古窑址、青铜器等和贝壳蛤蜊等海洋生物遗骨。都印证了马岙以渔猎和稻作文化相结合为主题的史前文化,与河姆渡一脉相承。
浩瀚的历史长河,投影到一件件展出的文化中。陶器或是挖掘的过程中背不小心打碎,瓷器上的釉或因沙砾的摩擦失去了往日鲜亮的光泽,鹿角也在出土的一瞬瞬氧化变黑,但它们身上的历史价值却不会因为时间而消磨,相反,历经岁冲刷,他们的身上愈加散发出魅力。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有机会了解历史,了解先人们的生活方式。场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静静地站在展台上,它们身上的每一处痕迹都是漫漫历史的烙印,在灯光的照耀下,他们都像是在低声呓语,向我们这些后辈讲述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
走进民间 体味人文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优越性,释放出无穷的光芒。真是因为人类有着非凡的智慧。我们有着最优越的思维能力,我们会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这正是我们强于其他物种的地方。历史文化之所以灿烂辉煌,就是因为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过程中,不仅仅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还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在二楼的展馆,我们就通过模型体味到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文化——海岛民风习俗。“宁可食无肉,不能食无盐。”盐是百味之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物品。马岙的人们就发现了海水的商机。作为一个海岛,临近东海,依畔大山,天时地利,正是一个晒盐、制盐的好地方。晒制而成的食盐不仅可以用作生活必需品,用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制盐文化也因此不断地发展、繁荣。这一次参观的海燕生产展也让队员们大开眼界。我们都知道海水可以晒制成盐,但是当我们真正的看到排列整齐的生产工具的时候,都不由得发出惊呼,感叹先民们的智慧。
在这一方小岛上,不仅仅是有独具特色的海洋文明,稻作文明也随着先民们的迁徙在这里扎根,发芽。在此出土的夹砂红陶碎片上多数留有稻谷痕迹,证实了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开始大量栽种水稻。虽然舟山是一片群岛,但是群山包绕之中的是一片肥沃的田地,为稻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提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想这也可以用来形容这里的土地。因而,马岙也就成为了整个舟山岛的粮仓。时至今日,随着土地亩产量的上升,这里依旧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稻作文化的印记也在各大节日中体现出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每祭灶的时候会用到的祭灶果。其中就有用面粉做的红蛋、绿蛋、芝麻蛋、黑节骨、白节骨。这些特制的食品里面寄托着的都是百姓们心中最殷切的期望和对家人最真挚的祝福。
走进心亲侬 探寻美丽乡村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行,马岙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就来到了这里的一家现代化农场,探索现代新农村。心亲侬的建设格局向我们展现了现在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场里面,每一个大棚下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农作物。种类繁多,不像之前,地里面只种一些稻属谷类这样的粮食,现代的农场偏向于全面发展,像是玉米、西瓜这样的经济作物也更多的出现在农田里面。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反季节作物也在农民们的辛勤培育下也出现在土地上。
现在的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亩亩方田上,农民们也把目光着眼在水产养殖之一领域。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以稻田为依托。随着人们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养殖户都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养殖池里养殖动物,而是选择在稻田里养殖了。稻田养殖是近些年来最热门的一种养殖方式。仅可以提高水稻减少病虫害的风险,从而让水稻稳产增产。心亲侬也是借鉴了这样的方式,他们在农田里面建起了许多的水池,用于养殖各种鱼类。这样的共生的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农场的创始人这样和我们说:“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很难去突破,就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在舟山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不现实,成本过高。”所以,心亲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对接舟山的各大中小学校,帮助学校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农场的实践活动,帮助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体验种植的乐趣。再借助着农场亲子家庭活动的模式,在推进孩子们对农业认识的同时,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这样的农业发展模式给心亲侬农场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也为农场的长期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历史贯通古今。从有悠久的原始新时期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马岙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的发展模式也日新月异,追赶着时代走在前列。美丽乡村的风貌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新农村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岙又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吸引我们的目光,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团队名称:“传承百年华章 绘梦时代新篇”实践宣讲团
撰稿人:徐一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