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内网巴中市7月24日电(通讯员 吴泳)这一次暑假是实践队员吴泳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应学院要求,笔者加入了一个实践小组,一起来探寻在2021年这个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时机,那些经历硝烟与战火的革命基地的现状。实践小队一行人研究的大地点为四川省,小组成员分散在四川省各地,分别参观各自所在地的革命基地,以及拜访老一辈革命者聆听红色故事。而笔者负责的便是巴中,笔者的家乡,这个富含红色气息的地方。
(图为实践队员吴泳前往川陕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员 吴泳 /供图。)
在7月24号,实践队员吴泳来到了位于通江县王坪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存的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早上五点吃完早饭并准备好各种需要的东西,六点不到坐上离开平昌县去往通江县的高速路上,八点半左右到达通江县城,正巧当天县城赶集,人声鼎沸。然后又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环山公路到达王坪乡,十点左右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受疫情影响,没有导游讲解,所以实践小队一行人自行上山进行参观瞻仰。同时还有纪念馆此时正在进行修缮,无法参观。
实践小队一行人在游客中心斜对面的停车场下车,沿着修好的油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铁血丹心”广场,在广场上屹立着的是由成都军区援建的名为“铁血丹心”的石刻雕塑,笔者一行人从中可以看到感受到红军当年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以及从那几个挑着扁担的石刻反映出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在石刻背后,是位于陵园中轴线上的千秋大道,寓意着共产党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万代同存。千秋大道全长425米,共九个纪念平台,341部青石板梯步,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并且这些数据具有特殊的意义。
爬到千秋大道的顶端,入目便是由纯真草白玉雕琢而成的气势雄伟壮观烈士陵园牌坊,牌坊高12米,宽25米,6柱5门,重达800余吨,有人说这一串数字是为了纪念红四方面军1932年12月25日解放通江县城。进入牌坊大门,就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核心陵园区,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位于牌坊后上方分裂与石梯两边的矮石墙上赫然分别拓印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大字,其上也在石梯两边一左一右立着两块稍小一点的十倍,分别刻着“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勇为继,振兴中华慰英灵(后面的字迹略有辨认不清)”和“学习革命先烈们的不怕艰苦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徐向前/一九八二年四月”。
(图为川陕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员 吴泳 /供图。)
再往上,一个红色石碑的整体随着笔者一行人的上升而逐渐展现出来。直而长的纪念碑最上方是中国共产党那闪闪发光的金色党徽,其下依次是从右往左写的横版“万世荣光”和在之下从右往左写的竖版“为五农而牺牲/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是革命的先驱”。在纪念碑左右两边是40余名有名有姓的红四方面军军、师、团职干部的陵墓。绕后走上去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集墓区,其后便是无名烈士纪念园,安葬的便是17225名红军烈士遗骸,每人立碑一座,墓碑通体洁白,不着一字,唯有碑身正面中央刻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任经风雨不褪色,象征着红军烈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永不褪色。整个纪念园背靠青山、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笔者一行人一步一步踏着青梯,怀着对这些革命烈士的敬畏之心“仰望”着这些屹立于青山之中的闪闪发光的洁白墓碑,走到了陵园的最高处——英烈纪念墙。
(图为川陕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践队员 吴泳 /供图。)
走到步梯终端,首先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忠魂雕塑,它历经风霜,原先的颜色略有褪色,但仍然不掩其当年风采本色。在其身后便是英烈纪念墙,上面书写的名字都是在通江牺牲的军人,无论是本地直接参军牺牲的还是外省援军,都可以在这上面找到名字。在纪念墙的正前方,有着专门的一个立牌,上面写的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的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都有着同一个目标,那便是守住根据地,为中国战斗!
山岳无言,青山有幸!致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25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