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建党历史,缅怀先烈,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怀。7月31日,我们安徽工业大学管工学院“红色寻迹”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位于合肥的蜀山烈士陵园和渡江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我们首先来到蜀山烈士陵园。沿阶梯迈步而上,周围绿树成荫。在广场中央大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纪念碑,其上是邓小平的题词:“江淮英烈永垂不朽”。依靠在纪念碑前的是游客献上的鲜花。其中也有几束,是我们满怀敬意所献上的。
在馆中有336名来自安徽或者在安徽做出重大贡献的烈士,在馆内我们仔细地看着烈士的相关信息,其中有被称为“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她在自己脑部疟疾而持续高烧期间坚持为孕妇手术,后因劳累过度、过度出汗引发严重脱水和酸中毒,遗憾抢救无效去世。
她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病人,为了解决医院床位不足的问题,她在自己家中设立“家庭病室”并且一切都让病人得到方便。这便是一位平凡到极致而心系群众彰显伟大的人。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生产生活以及医疗资源都并不是十分充足的年代,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份责任。而让人震撼的是,在馆中烈士名录中收录的57623名烈士都是这样的大爱无疆。从雕像前走过,我们感到扑面而来的气息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一番参观后,我们不禁为先烈的伟大而感动。而在随后的参观中大家还看到了先辈们穿过的草鞋,用过的武器,现实参观远比在网络上看来的震撼,在队员看来这些简陋的“匕首”,刀片真的很难对装备精良的日本军队产生多大的杀伤力。大家找遍全馆,让我们觉得有杀伤力最大的冷兵器是一把刀柄和刀身等长,总长一米二左右的大刀,这么长时间过去,它的刀锋在灯光下还闪着寒芒。无法想象我们党的开创者们是顶着怎样的压力,而又保留着怎样的动力来将我们的工农军队武装起来,用简陋的武器对抗日军的硝烟炮火。凝视着一柄我叫不上名字、类似匕首的武器,它不知道洞穿过多少敌人身体,顺着它的刃峰流过的血应该早已分不清到底是先辈的还是敌人的了吧?没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又谈何而来岁月静好。
随后我们又来到同样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刚刚到达目的地大家便被宏伟的纪念馆所震撼,站在门口便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气势。在纪念馆前是五人雕像,我们停驻着,瞻仰着。这五位便是渡江战役的五位领导者,他们分别是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雕塑上五位领导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仿佛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走过长长的走道,墙壁上的展品用沉默的力量感染着我们,再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宽阔的展厅,没有繁复的装饰,有的只是两面墙壁上难以计数的渡江战役烈士名单,走到这里参观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我们仰头看着写满一面墙的烈士名单,再多的言语也没有这些为了革命奉献的生命来的有力量。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与我们作战的是装备精良的国名党反动派,而我们依靠的只有木船和渔船以及站在我们身后的千千万万老百姓。在场馆里我们看见了毛主席亲题的:人民的胜利。我们走过一个个展台,仿佛面对的是一个个穿越时间长河的目光,这目光充满力量,饱含精神内核。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这种精神永不磨灭。让大家感动的是在实践我们参观蜀山烈士陵园时,大家看到有来自外地的小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带领下来到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看着小朋友们认真参观听讲的样子,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来自前辈的教导,从这些更小的下一代身上更看到了流传不绝的精神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