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鏊子上的红色美食——沂蒙煎饼

来源: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作者:Faith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7月31日,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延路人队伍继续前行,今天探索的是沂蒙的特产——煎饼。煎饼是临沂地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沂蒙人民即开始食用煎饼,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这次去探索煎饼更是因为它是红色精神的载体,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摊煎饼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7月31日一早,延路人队伍来到了临沂市蒙阴县的椿树沟村,这里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取景地,这个“被遗忘”的小村庄也通过这部纪录片火了起来。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2》的传播,这片世外净土,这片魅力无穷的奇丽山水,这里的古老民俗,这里独具特色的煎饼文化,给世人带来了一种新奇,带来一份惊喜。今天先参观的是椿树沟煎饼文化馆,这里集中展示了煎饼的历史文化、传统制作工艺、煎饼展销品以及煎饼的传说等,在参观过程中队伍成员对摊煎饼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讲解员介绍,在椿树沟这片古老的净土上,椿树沟人“俎豆犹古法”,一直保持了令人瞩目的烙煎饼古老传统,传统的手工煎饼制作过程非常复杂,烙出一张煎饼,至少得两天时间,头一天泡粮食,第二天把泡好的粮食磨成糊,然后才能上鏊子烙。正如蒲松龄的《煎饼赋》中写道:“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煎饼的制作工具称为鏊子,沂蒙地区多用柴火鏊子,一人烧柴火,一人摊煎饼。说起煎饼的吃法,最著名的是煎饼卷大葱,在沂蒙还有塌煎饼,菜煎饼等吃法,煎饼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蒙山望海楼下乐于助人的土秀才田壮,因为得罪恶霸被关进大牢,恶霸扬言49天不准送饭,只准送笔墨纸张。后来,田秀才的妻子巧珍在睡梦中得到蒙山娘娘的指引,摊制煎饼,放上大葱提着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以为煎饼是纸、大葱是笔、豆酱是墨,就没多盘问。就这样,田壮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四十九天后不但没死,而且比进去前还好,只见红光满面的!县官很惊奇,没敢难为他,让他平安出去了。田壮回家后,更加发愤苦读, 决心参加考试以改变现状。善良的巧珍,为报答蒙山娘娘的恩德,就热心地向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就在八百里沂蒙传开了。

参观完椿树沟煎饼文化馆,队伍又来到了花溪小院两位煎饼传承人的家中,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到煎饼多由粗粮制作,玉米、地瓜、高粱等都可作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再用磨研磨煎饼原料就做好了,说起煎饼,两位传承人眼中都充满了光,她们说,沂蒙煎饼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听老一辈说在抗战时期,当时要在两天内把2500多公斤粮食摊成煎饼,村子里能干活的妇女只有80来个人。想想前线的战士在流血,妇女们就是拼了命也要把煎饼摊出来给部队送去。在“沂蒙六姐妹”的带领下,妇女们行动了起来,饿了舍不得吃粮食,吃两口榆钱饭凑合,手上烫起了泡挑破了接着干,2天之内就把2500多公斤粮食烙成煎饼送到了前线,当时煎饼就是前线战士最好的口粮。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乡亲们在“六姐妹”的组织下,共为部队烙煎饼7.5万公斤,正是沂蒙煎饼供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陈毅元帅说过一句至今让沂蒙人民听来仍热泪盈眶的话——“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其中一位传承人告诉我们她的手艺是姥姥传给她的,姥姥年龄大了,摊煎饼是个体力活,已经干不动了,作为地地道道的沂蒙人,她不想让煎饼工艺失传,于是跟着姥姥学习摊煎饼,她希望沂蒙煎饼能开拓新的未来。

革命年代,煎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沂蒙煎饼不仅代表的是一种浓浓的乡情,还是“水乳交融,荣辱与共”沂蒙精神的载体,煎饼虽朴素,却承载着沂蒙人的淳朴,鏊子上的红色美食正在续写沂蒙新的传奇,愿沂蒙煎饼在新时代续写新的征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武汉大学生探访沉湖湿地,为野生动物保护献力
7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赴黄石、武汉、石首、神农架实践队伍从黄石出发,踏上了去往武汉的野外调查旅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到武汉以后,队伍各成员一同进餐,在就餐的饭店里,几只家燕在餐桌…
人物访谈 | 王发芸:一段风情千万曲,惟愿留与后来人
汉剧传承百余年,有多少曾经志在发扬汉剧的青年演员,如今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热爱着汉剧,戏曲的脉络早已深深刻在他们的骨子里。2021年7月底,实践团队成员陈佳炜,再次来到安康汉剧团,拜访汉调二黄国…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红色基因,筑梦记忆
七月盛夏,蝉鸣花开,缤纷暑假如期而至。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红色基因,筑梦记忆”红色故事…
实践日志 | 汉剧演员:戏曲文化养育的民族之花
当实践团队赶到汉江大剧院时,演员们的训练早就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汉剧团即将开展一次大型的演出活动,训练负担比较重,因此我们尽量不去打扰他们的训练,只是安静拍摄取材,偶尔当…
实践日志 | 安康汉剧团:岁月风尘掩不住艺术之光辉
第一天的实践调研,让我们对于汉剧的传承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一些隐隐的担忧,为此,汉剧知音实践团队,决定前往安康汉剧团、汉剧研究院,亲身体验汉剧文化,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前汉调二黄在安康的发…
山东大学“建党百年,山大百廿”线上宣讲团开展总结会议
正值建党百年,又逢山大百廿,为进一步弘扬建党百年奋斗历史,宣传山大百廿发展历程,同时探索公众对于相关会议及精神的了解程度及对于自媒体传播的认识,团队成员决定通过公众号视频号投稿、调查问卷以及网…
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三下乡:童心向党,逐梦成长
为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学习氛围,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月18日,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团队开展了“童心向党,逐梦成长”主题活动。志愿者团队在带队老师张增辉…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学习榜样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发挥榜样力量,促进红心向党。在建党百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积极性,引导孩子们为未来积极奋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亲身感受党员精神风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
湖北学子三下乡: 学生冲突难惹人恼,耐心引导是关键
7月29日中午,班上的两名男孩发生了冲突,这已经是最近发生的第三起冲突事件了。遇到学生冲突是很难处理的,一是学生主体对于事件发生原因及过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二来学生冲突大多发生在老师不在时,老师对…
长安大学暑期个人社会实践
又是一年暑假到,在符合学校相关政策安排和当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八月二十二日,长安大学本科学生刘俊涵到西安市五环中学完成社会实践。西安市五环中学是位于西安市东郊纺织城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