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七月,“三下乡”的钟声已敲响。“小太阳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14人奔赴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早起农作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宁静,家长们早早的就开始耕种,去上班。小朋友们便早早的来了学校,守在校门口等待校园的第一声清脆的早铃。中午放学,父母回家匆匆的准备午饭吃完又赶去上班了,还有些孩子们将就着早上的冷饭剩菜。傍晚,孩子们都舍不得回家,当问起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听到的答案令人心酸“家里也没人在,还不如在学校多待一会”。

7月14日,组织了小朋友们制作植物贴画,用贴画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写上对父母想说的话。我提前准备好自己制作的植物贴画给小朋友们参考。

开始上课,志愿者就问大家
“小朋友们爱不爱爸爸妈妈呀?”
“爱!”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答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很快的融入到和我互动起来。
接下来,引导小朋友们回想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并发给他们纸笔,鼓励他们勇敢地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改之前的活跃,略显拘谨,低下头,用手遮挡着自己的纸,一笔一划写着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悄悄话”。
有的小朋友对一些生字不熟悉,还不会写生字,我们依旧耐心的帮助他们,向小朋友们耐心的讲解如何在纸张上制作出漂亮的贴画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们聚精会神的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磨拳檫掌,迫不及待地要自己亲自操作起来。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顺利进行着底画的构图与贴画的制作
场面热火朝天,极其温馨。

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贴画,却承载着孩子们对父母满满的爱,孩子从不奢求什么,只是希望多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的眼中看到的是世界丰富多姿,只知道有许多精彩的事情去做,却不知道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很简单,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很多时候,他们的梦,仅仅只是能多几时片刻,无忧无虑的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让父母能抱抱他们,让自己安心而紧紧依偎在他们身边。仅此而已!
他们采摘的每个植物,粘贴的每朵小爱心,写下的每个字,都是自己对父母的期许和爱意。即使现在的他们仍然是个孩子,微不足道到他们的努力会让他们闪闪发光。
一次活动,一个进程,一段难忘的回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每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无穷的过往,都以现在为回宿,无穷的未来,都以现在为出发点。每一次我们都目力所至之处,尽量力所能及,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我们满满的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