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为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乡村多产业融合发展与旅游扶贫并加快调研进度。经济学院2017“美丽中国”实践团来到大峡谷村的最后一个片区——水车坪进行调研。
据了解,调研小分队走访的其中一家农户在2012―2013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中被评为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村中驻村帮扶规划下,农户通过科技兴农,成功脱贫。是在广大农村中能够积极应用、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并在群众中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示范户是村中的致富带头人,是周边群众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对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科技示范户门牌)
紧接着,调研小分队来到慈利县“四培四带”绿园花卉苗木科普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该基地主办单位为慈利县绿园花卉苗木专业技术协会,县科协结合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在协会努力协调下,该公司吸引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进行务工,并对他们开展农业机械化操作、生态种养等科技培训,改变他们刀耕火种的落后观念,树立科技兴农的先进意识,提高他们农业生产水平。这既是一种扶贫,更是一种扶志,扶贫工作中的“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否实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先飞’、‘先富’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因此为了杜绝返贫,扶贫得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慈利县“四培四带”绿园花卉苗木科普示范基地宣传栏)
产业融合方面,“大峡谷村扶贫规划”文件中强调:通过注入因地制宜的“农业第一产业”项目,策划各自不同的“手工第二产业”作坊,衍生特色各异的“旅游第三产业”店铺,培育效益倍增的“创意第六产业”园区,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以旅游为特色的“三产融合”扶贫模式,变“乡村旅游地”为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休闲旅居”区间,变传统扶贫的“让人干”为具有“原生内动力”特色的“我要干”模式,创新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措施。可积极引导当地关联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引导当地居民从事有机农产品种养殖、土特产生产加工与销售、餐饮住宿农家乐发展等,实现了“旅游+农产品”、“旅游+民宿”、“旅游+快销品”的产业自然延伸与融合。通过为本地人创造就业岗位,加大对员工培训力度,宣传鼓励和引导旅游创业等措施,来实现与周边百姓的良性互动。让村民变成旅游业的参与者、旅游致富的创业者。旅游业可说是“造血式扶贫、有尊严的扶贫”。
目前,大峡谷村正片区化、组团式推进贫困村及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内外的新农村建设点,结合村落风貌、乡村特点以及特色文化,实现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富起来。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村中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谋划制定与农村发展相配套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打造张家界休闲旅游转型,国际旅游提质的动人区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