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家大力宣传学习四史,为响应号召,7月17日,跟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红色薪火再传实践队的脚步,我来到了郧阳培长报纸博物馆,透过泛黄的报纸细看中国复兴之路。
在我看来,报纸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各种相关事物的距离拉近,使交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为文化的传播、发展和交流拓宽了平台。促进了历史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我认为,报纸也是一种记载历史的途径,每一期报纸都会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法身的事件,只要我们能好好保护这些报纸就能让以后的人清晰地看到往事,这也是今天我来到郧阳培长报纸博物馆的缘由。
在报纸博物馆内人很少,不像历史文物博物馆那样人来人往。以报纸博物馆这种形式来记录历史本就不那么为人所知,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读报是一件枯燥无味且费时的事。在此次前往报纸博物馆之前,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博物馆,在感到惊奇的同时也有疑惑:为什么要费时费力修建一个报纸博物馆,有什么意义呢?报纸不是读完就扔了吗?但当我跨进博物馆之后,我的疑惑瞬间打消,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悬挂在墙上的泛黄的报纸像是在向我招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向我讲述记录在自己身上的历史。
看着墙上的老报纸,“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等等报纸头条冲击着我的心,震撼着我的心。一件又一件大事记录在这区区一平方米的报纸上,我受到的感染不会因为纸张大小而被限制。我认为,参观报纸博物馆,读老报纸别有一番风味;不同于欣赏历史文物,读报没有那种这历史隔阂感,在之前参观文物博物馆时虽然也能看到很多历史,但是我的心与文物之间似乎总有着一层玻璃幕墙阻隔着,不能进行灵魂精神上的交流。而在报纸博物馆看报时就没有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文字蕴含的力量极其强大,能使笔者与读者两个人的思想交锋、灵魂交谈,报纸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将历史保留向下来并传达给后来人,也许这就是我已进入报纸博物馆就被深深吸引且感觉不到隔阂的原因所在。
这次的报纸博物馆之行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童年时光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是的科技还没现在这么发达,手机电脑也不多见,那时候才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起点,在乡下最能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便是读报。我不喜欢读报,但我的爷爷却非常喜欢读,每每看到报纸上关于中国的好消息,爷爷就笑得合不拢嘴,而看到坏消息时,爷爷就皱着眉叹着气。那是我还不理解为啥,如今我懂了,对于爷爷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经历过太多苦难,新中国好不容易成立了,作为中国人自然是要关心国之大事,而报纸就是他们了解国事的最佳方式。
在他们那个信息传递缓慢的年代,老一辈人依然关心国事,而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数不胜数,却对国事不怎么上心,我深感惋惜。但随着近几年国家与党的引导,青少年们对明星的追求热度在下降,对为祖国奉献的人开始关注与崇拜,“将军枯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光景在消失。之前国士无双的袁隆平去世时举国悼念,这也说明被信息流冲击的爱国意识,民族之魂在觉醒,在散发独属于中国人的力量。用报纸记录历史只能说是一种形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应只留存于纸张上,应该印刻于每个人的心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8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