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乡间小路,穿过炊烟袅袅,来到一座肃穆的寺庙前,屏住呼吸,轻扣枣红色大门。7月29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淮南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实践团队在太平回民小学校长祁青松的带领下,来到淮南当地的清真寺,与寺内阿訇一起,开启一段往事的红色回忆。
穿越时空四百年
清真寺坐落于太平回民小学后方,穿过一户户极具回族特色的住房,队员们见到了清真寺的屋檐,而寺内的阿訇早早地站在寺门前等候队员们的到来。他微笑着打开大门,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迈进大门。来到寺中,队员们不禁感叹道:“好宽敞啊!”赞叹声吸引了阿訇的注意:“你们看这个挺大的,但这里没有用到砖石,都是木质结构。”阿訇站在清真寺的一块高墙前,指着墙的衔接处对队员解释道,填充的地方主要是用水泥和土,衔接处用的是糯米糊。 “很难想象,这样一座建筑竟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而这寺前的石狮和古井,和它同年打造而成。
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投射下来一道道光束,在光影变换中,400年前刚刚建起的清真寺仿佛穿过了历史的尘烟,浮现在眼前。
红色记忆再回响
清真寺在全国各地都有,无非是数量上的多少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而这座清真寺,它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阿訇说,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与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悉,抗日战争时期,曾经的区长丁文山在此地长期工作。“这附近好像没有房子。”队员四下望了望一无所获,阿訇指向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当年在那边有一排房子,其中两间是丁区长的办公室。”队员们顺着阿訇所指的方向望去,脑海里仿佛浮现出当年的情景,陷入沉思,随后又被阿訇深沉的嗓音拉回了思绪,“那个时候有两位女八路队员被抓,当时的阿訇用三十二块大洋将她们俩保释出来。她们俩出来之后在我们当地发展了一批八路队员,而她们二位在以后都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巾帼虽离开了这座城市,但红色精神却在此处遍地开花,深深地扎进了这块蓬勃向上的土地。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里有没有举办一些特殊的活动呀?”阿訇说,清真寺举办了相关活动,为党庆生,而政府也有所回应。“这是双向奔赴,同时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民众的关心和关怀。”
傍晚时分,晚霞铺在天上,像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队员们向阿訇道谢,合影后便安静地离开了清真寺。回去的路上,队员们对此次清真寺探访之旅感触颇多。队员们相信,清真寺的魅力,值得他们好好回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