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暑期中,我作为支教组的一员参与了授课工作,分别在7月27日与8月3日进行了课堂教学,授课内容为就餐礼仪与党员故事。通过课堂提问环节和课后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做到了认真听课,并对课堂内容有深入的思考和现实的延伸。
正文
怀着如骄阳般火热的奉献之心,我加入了快乐星球,与队友们共同开启了教学的航程。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教学工作中,课程的准备与修改、上课的实践体会与小朋友们的积极反馈都让我对教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体会。对“教”,体会在“学”;对同学们,体会在专注与聪慧。各方面的新体验给了我充足的反思空间,不断推动我去思考教学需要什么,我为教学应该做些什么,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何。在反思的过程中,变的是对教学的认识,不变的是对铸造师魂的信念——为人师者,最重要的是关爱学生。
首先,最大的感受便是教学并非是一味输出的过程,而是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在教案构思阶段,就需要查找大量的材料,以确保授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便在不断地吸收从未了解过的知识,并在筛选中对知识进行了有所侧重的学习。例如我在党员故事课《星星之火》中介绍了黄大发、王占山和张桂梅三位同志的故事,那么在设计教案到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吸收相关的党员知识。同时,为了引导同学们听懂并将课程内容落实到现实生活,我也加以思考,分别总结他们的人物精神和他们的入党初心,通过一系列的思考、筛选与归纳,我对课程内容的领悟也在不断加深。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授课既是教,也是学。
如果说在教案构思阶段所“学”到的是客观的知识,那么在试课与讲课时所“学”到的便是上课的方法和技巧。我本将上课视为当众讲话的一种形式,将其与演讲、辨论划为一类,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无论是从时长、目的还是对象而言,上课都与我心目中的当众讲话相差甚远。如果说有什么做的好的地方,便是我自认为不会怯场,在上课时能够较好地推进流程与进行互动,但也有许多令人懊恼的不足,例如有时发音含糊,有时重复地用同一个关联词,有时没能将课程的立意更深入讲解。课堂是一个非常具有整体性的场所,我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教师的一次口误或是不自然的承接都会破坏课堂的和谐和整体性,引发同学们的分神和质疑,对于教学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经过反思,我在想自己还需加强长时间语言表达的能力,还需要做好知识储备,唯有腹有诗书,才能出口成章,让课堂更有内涵、更有趣味。
在自身的教的视角之外,学生们学的能力也颠覆了我的想象。设计教案时,一提及小学生,我便下意识认为孩子们专注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弱,很有可能无法保持上课的专注度,也很有可能听不懂课程内容。怀着忐忑的心,我将教学课件的语言风格改了又改,尽可能用通俗的口语讲清楚要讲的知识。但是当我真正上完两节课之后,我意识我的认识或许过于片面。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都是检测学习成果的问答互动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们都一字不落地复述了课程中的内容,并能形成因果联系的意识,知道“是什么”,也能讲出“为什么”。如果明年还有机会,我想完全可以选取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识,进一步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完以好学之心育人,便要谈谈何为以关爱之情铸魂。我们的实践虽然局限于线上,感情的培养或许不如线下,但是我仍能感受到真心换真心的存在。在旁听和自我体会中,我可以感受到我们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怀有无比的关爱,从课上的鼓励与表扬,到课间与同学们的互动,再到作业提交时老师一一给出赞扬的细致,无不体现出大家的耐心和爱。同时,我们也从学生们处收到了甜蜜的回馈——是表达感恩之情的合唱,是感谢老师的书法作品,是孩子们一句句真诚的喜爱……我本以为我们对小朋友们而言只是上过几次课的临时老师,没想到竟能收到真实的喜欢。既是孩子们懂得感恩,也更体现出了温和与陪伴的力量,当我们以积极的爱去关怀学生们,同学们自然也会以爱回馈老师们。因此,我想铸造师魂不在于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不在于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而首先在于要关爱自己的学生。我愿以关爱铸师魂,也愿以真心换真心。
以好学之心育人,是要在教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以关爱之情铸魂,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用关爱包容学生,以鼓励和陪伴温暖学生。本次三下乡实践带给我的有思考,更有感动。希望我们再会于疫情结束,春暖花开之时,希望我们能面对面再上一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