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致敬峥嵘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怀念致敬革命英雄,学习传承抗战精神,7月7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口述历史往事现,抗战精神薪火传”探访抗战老兵小分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南通抗战史。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感悟收获。
7月7日,我随小分队来到南通市烈士陵园。一进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进入革命纪念馆,真正的南通抗战史之旅便开始了。一幅巨大的石雕立在眼前。望着石雕,我仿佛还能听到革命战士吹响战斗的号角。待走近展品陈列柜,柜里一件又一件展品岁月痕迹斑驳,我阅读着旁边的文字材料,闭上眼睛,当时抗战事迹仿佛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放映,不禁感叹:当时的革命先烈们就是穿着单薄的棉麻衣衫,拿着简陋的装备,在一片荒废黯淡的祖国大地上,不惧艰难危险,坚定地用他们的双手将祖国的土地一寸一寸夺了回来。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致敬,抗日英雄的光辉事迹永垂不朽!虽然他们倒在了黎明之前,但是他们在沉沉寒夜里的光明预言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时刻提醒着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7月9日下午,小分队前往文峰新村,探望了沈志澄、苏洁两位抗战老兵。我们先来到了沈志澄老爷爷家中。沈老14岁便加入了新四军,与日军斗智斗勇。在抗战过程中,沈老谨遵纪律,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定信念,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中。
一人如此,千千万万战士如此,于枪林弹雨中奔走,人民们才有了新中国。而如今经历过血与泪的洗礼后,耄耋之年的老兵们依然怀着拳拳爱国之心。虽然曾经的抗战岁月已成历史,但是抗战精神从未远去,这种精神伟力穿越百年,到如今仍是激励着全国人民向前奋进。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要以信念为方向,以纪律为尺规,树立严谨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
拜访完沈老之后,我们来到了苏洁奶奶家里。苏奶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医务员。她第一次救治伤员时,年纪尚小,看到一些战士没了手,没了耳朵,心里是有些害怕的,但她想到这些战士为了救国甘愿流血,就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拜访结束,苏奶奶赠予队员们红色书籍留作纪念。
走出苏老家中,我的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历史长河里,不管是奔赴前线的将士,还是在战场后方救死扶伤的医疗队,都是完成建国大业不可缺少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记忆却不应该随着人的老去而被掩埋。忘记这段惨痛的教训就意味着背叛与重蹈覆辙。纵然承平日久,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仍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行为自觉。
山河垂泪,宝剑断折,百万青年洒热血,抗日战争是一部写满中华民族屈辱的黑暗历史,它浸透了无数同胞的血与泪。重温那段战火弥漫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仿佛仍能感受到抗战老兵们的赤诚红心有力地跳动着。如今,中国已从闭关锁国的愚昧无知走向了改革开放的光明,这都得益于百年前那无数为国家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们。在当时散沙一样的旧中国,中华儿女们呐喊着:“誓死不做亡国奴。”,以民族利益为依归,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捧起了太阳。英雄已然老去,但英雄精神永存,英雄基因仍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通过了解南通抗战史,我更加明白了学榜样的重大意义,以英雄为鉴,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更正。在去往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险滩,但是只要在前行道路上坚定不移的继承发扬先辈们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实现奋斗目标。
尽管与过去相比,现在中国所处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但是我们仍不能忘记红色根本,因为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百年风华正茂,传承正为我辈之责!作为国家储备力量,大学生们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因此我们不仅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将自己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还要让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于自己心中,把对祖国深沉的爱转化成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民族脊梁更加坚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3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