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情况分化加大,农村劳动人口流失加剧,进而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相关的问题,这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议题,也是当代中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要的一大挑战。基于此,我校组织了相关的下乡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让广大大学生们接触和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2021年7月12日指2021年7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下乡小分队,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油铺街村,开展下乡调研活动,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和社会生活现状,并重点探访和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在油铺街村委会的帮助,特别是程主任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获得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大致现状并走访了多位留守儿童,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得了对改地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留守儿童的个人学习和在校生活情况、留守家庭的经济情况、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与父母相处情况、留守儿童的个人期望等。基于掌握的信息,我们对当地的留守儿童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尝试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做一些建议和分享。
油铺村位于大别山支脉山脚下冲积地,地势三面环山,仅有一面以公路联结外部,交通相对欠发达,缺乏公共交通联结。黄冈市黄梅县经济发展情况较为落后,地方经济中心难以辐射边缘山村。油铺村的主要经济产业为农业和手工业,当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限制于地方经济和交通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总体较差。该村的主要人家为程姓人家和柳姓人家,村民之间有比较明显的血缘联系。
油铺村的经济情况导致其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仍留在当地从事务农和手工业的劳动者平均年龄较大,部分劳动者以超出劳动年龄。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当地的主要劳动力多往深圳、广州、海南等地迁移,总体上在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多在地方城市务工少。这导致外出务工的父母返乡难度加大、意愿降低、机会减少,从而加剧了留守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根据走访了解,当地留守儿童主要的监护人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部分父母会将孩子托付给当地妇女。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位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厌学、弃学、难以社交、与父母产生厌恶情绪等。7月14日,我们走访的一户程姓人家的女孩就能反映出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改女孩现在仅十岁仍就读地方小学二年级,父母在其出生后较早的离开她,女孩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其奶奶对女孩的教育方式较为严格,导致其较闭塞的心理。我们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遇到了较为强烈的阻碍,女孩对于与他人交流缺乏意愿。从村委会程主任口中,我们了解到其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并且女孩有多次说谎逃学的情况。诸如此类的案主在当地并不少见,父母的缺失对于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重要时期的孩子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但留守儿童不完全都有心理上的明显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相对早熟,其心理状态较普通孩子相差不大甚至更为成熟、坚韧。7月13日,我们拜访的一户人家中,一位男孩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就呈现出比较健康的状态。他的父亲已经逝世靠母亲供养,与爷爷共同生活但其家庭比较融洽。在与我们的沟通中,孩子呈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和坚韧。7月17日,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纺织厂。当地的纺织厂中集合了该村大量的中年妇女,部分外出的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这些纺织厂女工,或者同时让家里老人和当地的女工一起照顾。这些女工为地方的村民,因而她们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存在地缘联系,不少人甚至和留守儿童父母存在血缘联系。这些女工弥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母角色,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除了地方的积极因素,外部支持也对地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华中农业大学在该村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为改地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为地方村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贡献。华农每年也会派支教分队下乡支援地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上的不足。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与中青年接触的机会。支教的华农老师和学生也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家人角色的功能。但由于地方的经济和人口的现状,目前能得到的外部支持有限。
基于目前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分,简单地呼吁父母回家是难以在短期实现的。油铺街的案例在反映了当代中国留守儿童的现状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即让其他人充当父母角色发挥父母功能。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村民之间仍存在比较强大的地缘、血缘联系,出去工作的父母和留守地方的成年人可以联合形成一种没有父母但和谐融洽的儿童成长环境。但想要完美的解决留守问题,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就业待遇才是治本之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1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