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体会美丽家乡,探索家乡文化遗产,进一步了解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8月5日至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红鼻子小鼹鼠实践队的队员吴微微来到了海南省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海南省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悠久历史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海南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国家出台越来越多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多的部门、社会团体和民众也更加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同时,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在海南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吴微微了解到目前我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已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还有65处即将公布,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已经有数百个。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海南文化遗产,相比较于大多数博物馆所展示的古物,海南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更多偏向于展示人文风俗,例如海南省当地少数民族——黎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现在,海南省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黎族泥条盘筑法制陶和黎族树皮布制作等9项技艺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中。这也体现出了海南人民的精神文化——勤劳,富有创造力等。这些都是通过文物所给予吴微微最直观的感受。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海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朱庐执刲银印,1984年5月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潭培村,来源于公元前46年的西汉。这块只有不到成人掌心的一半大,但在海南整个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海南省首次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海南第一古印” “朱庐执刲”银印在海南出土,充分证明了海南岛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隶属于汉朝中央政府,是研究海南历史沿革、政权交替的重要实物史料,堪称价值连城,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通过工作人员,吴微微还了解到关于这块银印有趣的故事。原来,在深入潭培乡调查的时候,发现一群村民在打牌,每个玩牌的村民脸上都有一些方形的篆文红印。工作人员上前打听,才知道,村民输了一局,就会用一枚印章在脸上印一次红印,有点类似北方打扑克往脸上贴纸条。工作人员看到那枚印章,感觉非同寻常。原来是村民刘清高在种橡胶树的时候,挖出了距离地面三十厘米的一枚印章。这便是镇馆之宝的由来。
但是,另一方面,从海南省博物馆的调研中,也可以看出海南省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专业人才缺乏。海南省博物馆里有专门的文物修复中心,但是通过向工作人员询问,吴微微了解到工作室内只有一个人数很少的团队,大量文物都还没进行文物修复工作。海口市文物系统100多人中,具有文博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是文博工作的需求。二,由于海南经济落后,民众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人人自觉保护文物的共识,这也导致了上文银印由来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值得深思的故事。
海南的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瑰宝的一部分,它蕴含着海南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海南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展现了海南特有的传统文化,是海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西斯,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正是由于文化的滋养,中华儿女凝聚成一股力,面对再多的磨难,仍然奋勇向前。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魅力再一次让吴微微深受震撼,精巧的馆藏文物,丰富的遗产背景,趣味的来源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作为青年一代,理应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了解文化,热爱文化,敬畏文化,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学习中华文化,让泱泱华夏文明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璀璨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