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长征乡村之源,感革命情怀至深
7月10日上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红色龙岩”三下乡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长汀县松毛岭中复村,开始了探寻红军长征第一村的征程。
一行人从酒店出发徒步去往中复村,沿途风光无限好,红色痕迹满目飞。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此地的红色烙印。
百年不变的革命初心——为国为民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从“红军桥”出发,一路走过老街。在那个年代,红军桥便是长征征兵之处。“人有枪高,当红军去”,只要一挡步枪加上一节刺刀的高度,大概是一米五左右,跑起路来路不会打到脚跟便可去当红军。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里从1929年到1934年参加红军的有3000多人。但这3000多人当中90%以上的战士都客死他乡,所以那条一米五的身高线也叫生命的等高线,红军桥又称英雄桥。然而就算当地的老百姓,在知道参加了红军就等于再也回不来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征兵都有不少的青年人踊跃参与。他们不谋名不牟利,只为了革命,他们只为了能改善当前的生活状况,死不足惜。当年在当地最流行的标语便是“救国不分男女老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地向当今的人们证实了当地人对于革命的看法。
在桥上,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六子当兵”塘背乡苏贫农团有位叫罗云然的老人,有六个儿子,现在在我们国家烈士英名录上面是这样写着他六个小孩的姓名,叫罗马一,罗马二,罗马三,罗马四,罗马五,罗马六。老人不识字所以他就将自己的姓和妻子的姓,从一排到六。1929年,红军到钟屋村(现中复村)打土豪分田地,罗云然老人分到了田地。1929年,他亲自在红军桥上送两个小孩报名参加红军;1931年得知这两个小孩牺牲的消息后,又送了两个小孩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在收到又两名孩子牺牲的噩耗后,面对战斗异常惨烈的松毛岭保卫战,他义无反顾地将他剩下的最后两名小孩送上战场,最后这两名小孩也为苏维埃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过的一句话:“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时过境迁,百年沧海,初心不变。
百年不变的道路意义——迈向富足
走在老街,我们了解到,这曾是当年村民们运输货物的唯一驿道,也是当时长汀通往福州永安的唯一的主干道。这一条街就国民党在此部署开设了铁器粮食盐铺等的合作社,所以当时整个一条就是为乡民为红军屯结物资在这个地方。如今随着精准扶贫的一步步落实,中复村早已脱贫摘帽。并且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带领之下,推动乡村振兴,与相关平台联手,通过电商帮助当地特色走向全国,这一条街已经转变成为“电商一条街”,也正一步步带领着村民们走向富足。如今,再次踏上石碣路,红军街两旁的店铺悬挂着“汀农淘宝”“长征淘宝”“美山淘宝”等招牌,电商直播销售场景随处可见。红军街还成为长汀县规模最大的农村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南山镇党建精准扶贫创业培训基地,100多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在此设立产品展示窗口和接待处,成为中复村红色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百年传承延续的精神——不断进取
穿过老街,一行人来到了“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也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观寿公祠。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当地红军后代,也是福州大学外聘教师的钟鸣老师。他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他从长辈那里听来的革命故事。早在1995年便已成为共产党一员的钟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在实地上了一节党课。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不同在不同年代之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钟老师作为6位红军的后代,他为队员们讲述了他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的疑问: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人牺牲,却还有那么多人要义无反顾的奔向战场?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对于这种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他认为这还不够全面,所以他说道:只要是他知道了那里发现了红色遗址,长征路线,他一定会去看看,去感受。他同时也呼吁当代青年人不应该再囿于应试教育,更应该出来走走,走进革命遗址的实地来感受当年革命者们的激情,来切身理解他们的精神,如此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
钟老师还为我们介绍到,在如此一个小小的村落中,已经走出了20多位博士,6位博士后。这也是一种传承。
经此一天的行程,队员们深刻理解到长征精神不是一潭死水,它是红军魂的活化石,历经百年却依然鲜活!
于松毛岭觅得长征乡村之源,此行感革命情怀至深难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3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