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家乡行实践队走进六安瓜片原产地六安金寨进行学习调研,感受传统茶文化。
上午9点,实践队来到了位于神奇的北纬31.5度的茶园,此处衣山傍水、云雾缭绕,可谓好山好水孕育出好茶。但由于已过六安瓜片的采摘时节,我们未能亲自体验采茶工作。六安瓜片为每年谷雨前后采摘,一般来说,每年的4月20日前后是采摘高峰期,五月一过,也就不再采摘,为保证来年茶树品质,进行留园,夏秋茶同样不采。
下午,我们去到当地的博物馆,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六安瓜片的制作过程。六安瓜片在炒制上吸收了很多松萝茶、皖西大茶的做法。“灶:置铛二,一炒一培,火分文武”。现在六安茶的传统制法中,仍是灶上连放两口锅,一口用于杀青,杀青后将荼叶扫人第二口制中整形,这种做法发端于松萝茶。而六安爪片杀青整形的过程中,普遍用“笤帚”辅助,这其中也有明代炒青工艺创制初始时。人们用“手加木指”进行翻炒的影子。加之后来的皖西大茶鲜叶偏粗老、锅大、投叶量多、温度高、用手翻炒杀青十分吃力,于是改用竹丝帚或苕帚作为翻炒工具,边炒边拍。
据介绍,瓜片最具特色的“拉老火”工艺,其源自皖西大茶加工中的“干烘”。大茶的原料连枝带梗,梗中水分不宜透干,故最后需要通过拉老火提香、足干茶叶。经过“拉老火”的茶又有“干烘茶”的称呼。就这样,皖西大茶中采用苕帚炒制、拉老火被同时代的六安梅片吸收过来,并推到极致,最终体现在六安瓜片的制作中。
通过此次对六安瓜片原产地与生产过程的学习调研,使队员们体会到一杯小小的瓜片茶,透见着整个炒青工艺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这其中,更有一个时代的市井俚俗,有一方水土的山川风物,有工艺的几经变迁,有人情的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有义务去弘扬、传承传统茶文化与其他众多民族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3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很多乡镇都完成了新农村的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效果显著。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家豪,今年暑假的8月18日,跟随三下乡的队伍,我出发前往宁国市梅林镇,深入到农村……
陈家豪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7月20日,我在宿州博物馆做了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历史知识……
王晶晶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8月20日,炎热的一天,我跟随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位于裕安区齐云路口的一处疗养院,刚进入大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很热闹,爷爷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很热情,询问我们多大了,都在……
杨雨晴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思践悟,使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8月1日-8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音乐的魅力,鼓励小朋友们主动创新,在创新中表达自我,释放自我。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服务队伍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助力快乐假期,推动用电安全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8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暑期社会实践科普调研团来到滁州市南谯区紫南社区,为社区爱心暑托班的……
孙文杰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团队于2023年8月9日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展……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实大学生活体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安徽工业大学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罗刘村开展了慰问当地留守儿童的志……
高宇轩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