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丽水8月12日电(通讯员樊星宇 温何爱琳 袁伟鸿)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当地发展,提振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土味民情-赴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短视频直播小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7日赶赴景宁大漈乡进行实地的参观调研。大漈乡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景宁旅游业发展的代表之一,十分具有参观调研的价值。
8月7日早八点十分,小队成员坐上了前往大漈乡的大巴车,十点钟小队成员抵达目的地。为了了解当地的特产高山水冷茭白的收购、储藏、运输与销售情况,小队成员先行前往大漈高山水冷茭白综合农贸市场。到达市场时,已经有许多村民开着三轮车来销售茭白了。小队成员沿着村民来往的道路向前寻找,走进农田,采访村民们的作息与销售情况。农田淤泥较深,小队成员为了加快行进速度,购买了黑色雨靴,下田采访村民。队员们采访得知:村民们几乎都是早上四五点起来收割,十点多左右拉到市场销售,然后回家吃午饭,下午或者第二天凌晨继续收割;因为茭白长的大小速度不一样,所以每个农户每天需要收割的量也不一样,有多有少。总的来说,村民们的工作较为繁重劳累。小队成员也对当地茭白的种植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茭白的收割等情况,小队成员深入茭白田找到了一个正在收割的农户,他热情又仔细地向小队成员展示了茭白的收割方法;因茭白田淤泥较深,不熟悉的人在其中难以行动,为了不给农户增加麻烦,小队成员留在田边帮农户装袋,并没有下田尝试收割。此外,小队成员还向农户了解了茭白的销售情况,据他描述,当地的高山冷水茭白虽然在茭白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及政府帮扶下每年的销售额有所提升,农户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当地农户出售的一半产品都是最基础的原料,收入并不是很高,同时,种植茭白极其辛苦,收割等一系列事情也要耗费许多精力。通过农户的讲述,小队成员感受到了农户劳作的不易以及农户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增加农户收入及减轻农户的劳作负担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许多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不仅需要农户自身积极奋斗,也需要当地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茭白种植的新技术,努力融化现代的产品营销、产品运输、产品加工等一系列理念和相关管理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给当地的农户注入新的奋斗希望。
小队成员帮助完那个农户后回到了贸易市场。看到冷水茭白正在打包,每袋都是严格的18.8kg,茭白打包完后装入冷库保鲜冷藏,再经过生产合作社加工至成品销售各地。
所谓“冷水茭白”就是在茭白栽培过程中采用冷水灌溉方式收获的茭白。单季茭白在夏季高温时不能孕茭,利用水库等冷水资源,可降低田间温度,创造适宜茭白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环境,满足茭白肉质茎生长和黑粉菌寄生对温度的要求,从而实现高温季节孕茭上市。
大潦从2003年开始种植茭白,至今全乡种植规模5000多亩,并形成自己的特点:一是品质好:大崇海拔1000米上, 夏无酷暑,全域水质在二类以上,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良好的水质,种植出的茭白肉质娇嫩、回味甘甜,被誉为“水中参”、“可以生吃的水果茭白” :2012年在农业部主办的农博会上荣获无公害农产品金奖: 2013年 大潦10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高山冷水菱白之乡”。二是效益高:大崇菱白年产量约1万吨,亩产效益在7500-15000元之间。仅茭白产业一项,全乡人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
近年来,大灤乡加大人才和科技投入,从2015年开始, 我们建成茭白检测楼,实现茭白抽检的全覆盖,抽检合格率100%。与省农科院建立“大漈乡村振兴工作室”,建立100多亩的标准化“景宁600”高山冷水变白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更新种植技术,实行“统防统治”,通过“变鸭套养”、“茭鸭共养”等立体种养模式的推广,每亩可增加收入30%-35%,大大提高了生产茭白的收益。
冷水茭白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帮助大漈乡的村民们实现收入增加,也推动景宁县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帮助与巩固乡村振兴。将先进的生产方法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去,可以极大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