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在校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决定利用暑期深入家乡农村乡镇,开展调研走访、文化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实践团队前往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各地乡村饮食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风民俗,了解风土人情。
第一站实践团队走进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汉丰湖畔盛山公园内。
实践队来到纪念馆内,了解到主展览馆分内外两进院落,内院为陈列展厅,共有展厅6间,馆藏文物共计454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9件(套)。一件件曾经陪伴过刘伯承元帅的物品,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元帅伟大、传奇的一生。“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讲解员如是对队员们讲到,1911年,19岁的刘伯承从开州赵家场,胸怀壮志走向革命,凭着大智大勇,坚毅忠诚,成为一代“军神”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队员们还了解到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海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仗剑拯民于水火,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人民立功光荣得很”的刘帅精神早已根植开州大地,融入血脉,孕育了帅乡“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气质风范。
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的黄梅戏剧团,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演员们给实践队员表演了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双龙会》,剧目讲述了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杨家将故事发生在人地灵的晋阳大地。杨家将须眉巾帼,五代英烈,满门豪气。他们喋血少沙场、舍身报国的感人事迹,千百年来众口皆,世代争颁,广为流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歌喉让实践队员们如痴如醉,沉浸于剧情之中。
第三站实践队员来到了承德隆化,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03年清康熙修建避暑山庄,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723年设热河厅;1733年雍正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
而乡镇隆化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献身的地方,实践队员进入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烈士陵园的主题雕像是英雄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椭圆形的纪念广场中央耸立着高耸入云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心石上,镌刻着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碑正面顶端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金星,象征着英雄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永远照耀后人。
最后一站实践队员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上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上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定位在连贯、通透、大气、幽雅。展示中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虞舜文脉”为主旨,全面展示了上虞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的提高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展示内容系统性地分为八大类十二区块,有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戏曲、传统技艺等等。其中最闻名的莫过于禹舜传说、梁祝故事及绍兴黄酒女儿红。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了解到展示中心还有一块签名石碑,以此纪念那些对中心做出无私奉献的上虞市民。
此次实践之旅,团队成员们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并学习到了重庆、安庆、承德、上虞的悠久名胜古迹和朴素的风土民情,为传承乡村文化,扶持乡村文化振兴积累相关理论知识,增加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4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