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痘姆陶艺,用心传承非遗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作者:李翔 陈宗雨

为了近距离地去体验传统文化,并将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安徽工业大学能环学院学子7月30号来到了素有“千年陶瓷之乡”美誉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观摩学习痘姆陶艺。通过这次的走访学习,实践队员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认识到年轻一代更要担负起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

实践队员陈宗雨来到了痘姆乡的古陶生产基地,走进去可见排列整齐的古陶制品错落有致地堆放在墙边,颜色深浅不一。每一棵小树旁都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盆钵。

7398549.png

实践队员走进痘姆陶艺制作基地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宗雨 摄

厂区设有旅游体验区,在观赏古陶瓷制作的同时,还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器皿,将自己的作品烧制留着纪念,教授实践队员的黄师傅说到:自己是从十八岁左右就开始学习陶艺,已有三十多岁的艺龄。此外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年龄最大的潘国祥师傅从14岁就开始学习古陶瓷制作,已在传承的道路上坚守了50年了,着实让人敬佩。陶瓷的制作主要分为陶胚制作,装窑,烧窑,出窑,检查出窑的陶器几个步骤,实践队员主要学习了陶胚的制作过程,首先要学习揉泥,然后拉胚,依据最终的器形作出大致相应的胚体,印胚,利胚之后就需要荡里釉,再进行画胚,混水,施外釉,最后挖底足,施底釉就完成了。

7398543.png

实践队员学习并亲手制作陶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宗雨 摄

实践队员动手操作后又来到了购物场所,工作人员介绍到:“这里有名师工作室,有国际陶制品作品展,还有关于生活类的展馆,碰到合适的还是可以购买的”。在她的热情推荐下,实践队员走进了琳琅满目的古陶制品。精致的茶具,古朴的陶罐,别致的花瓶小插件……实践队员还慢慢了解了这些古陶是使用痘姆古法制陶,一件件的手工陶器,铭记着龙窑的火热、土地的温暖、时光的更迭,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光芒。据薛家岗遗址考古发掘考证:痘姆陶器烧制可追溯至薛家岗遗址出土陶器,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7398544.png

实践队员与陶艺师傅探讨学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宗雨 摄

经陶艺师傅普及了解到:制作痘姆陶器需选用纯净而细腻的黄粘土为原料,经手工采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上釉、雕刻、装窑等工序,因其是全手工制造,对温度、湿度、季节都有不同的要求,烧制一窑陶器,全凭传承人多年的技艺摸索和对柴火的控制,需25日左右才能完成。痘姆陶器陶土黏性高、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保鲜性好、透气性高等特点,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而且还是实用的艺术品。里面的工艺品有各种喝茶器皿,碗,公道杯,还有各种各样的茶壶,花瓶等装饰品。痘姆陶器根据不同的用途有40多个品种,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宗教用具两大类,融使用性、观赏性、工艺性为一体,体现了民间制陶手工艺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7398545.png

实践队员参观陶艺展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宗雨 摄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安庆市积极推进痘姆古陶非遗传习基地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工作,并结合文明创建、扶贫助困、乡村振兴,先后举办了国际文化交流、龙窑点火、研学体验等数百场次文化传承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前来观摩交流,累计覆盖村居群众及游客超过30万人次。特别是首届中国潜山痘姆古陶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直接推动了痘姆古陶高质量发展。如今,一个“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的痘姆乡,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及艺术家们热捧的旅行目的地。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老百姓生活,是非遗保护发展的最佳方式。

加大非遗公益宣传、创新产品用途、探索“文旅结合”的市场化路径,瞄准“产业化”的目标,程柏全开始带领团队探索古陶“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非遗”进了课堂、进了社区,“非遗”专栏被广泛关注,“非遗”企业与旅游文化公司合作建起了“体验之旅”。痘姆陶器保护单位还成立了新产品研发小组,室外景观陶器、香炉、茶叶罐、养生炉、土陶茶具等一批高雅型的新产品应运而生,“生活陶器免施釉烧制法”、“异型陶器图案风刻法”等核心技术也相继被复原。”深挖特色文化资源,加大非遗保护力度,通过“非遗+旅游”,把非遗产品与旅游有机结合,既拓展了非遗产品的宣传渠道与展示平台,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辟了新的途径,让市民与游客共享非遗文化,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这是作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者的历史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6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东医学子——溯之我源,馈之我乡

广东医科大学“溯源”三下乡服务队本着“溯之我源,馈之我乡”的服务宗旨,以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养老为主题,于广东湛江吴川覃巴镇吉兆村以及那碌管区那面村开展三下乡活动,使得老有所养…… 陈心雨 简文晓 大学生网报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广东医学子——送医下乡,造福乡亲

7月15日广东医科大学溯源三下乡服务队于湛江市吴川覃巴镇吉兆村开展一个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的义诊活动。…… 陈心雨 简文晓 大学生网报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广东医科大学“溯源”服务队—义教之星火,人生之灯塔

义教传真心,溯源系真情…… 杜志媚 广东医科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最新发布

创新党史教育,厚植红色基因 ——华南师大文学院快乐星球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
为启迪学生思想、创新党史教育,2021年7月26日至8月4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快乐星球队于线上展开以《红色旅游》、《英雄故事会》、《红色童画》、《红色音符》、《以画入史》为主题的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课程,…
安徽学子关爱留守儿童,共谱美好未来
2021年暑假,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一学生为响应党的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奉献爱心,用爱心支助如饥似渴的孩子,在酷暑中慰藉小学童的渴望,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展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志愿活动…
寻访中医名人 ,听取中医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我们国家的抗疫期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基层…
光阴电台述传奇,英雄家书传薪火 ——华南师大文学院快乐星球队开展 《光阴电台》课程
2021年8月3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快乐星球队开展了《光阴电台》、《英雄家书》等特色课程,别开生面地用新思路、新形式讲述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陈敬文别出心裁地用“光阴电台”的形式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模范少年…
在繁华中沉淀,在感恩中成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响应共青团安阳市委号召,贯彻落实团中央、校团委关于202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安排,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此成立“百年党史记我心,红旗渠精神我来…
寻访中医名人 听取中医知识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我们国家的抗疫期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基层…
珍视文化根脉,传承华夏百味 ——华南师大文学院快乐星球队 开展《百味华夏》课程
夏日迟迟,风清气朗。2021年8月2日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快乐星球云实践服务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六天。为了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快乐星球队为…
“外缘英华”实践团赴北京暑期企业行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开展“筑梦时代企业”实践活动的号召,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与用人需求,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清晰就业观,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素养,2021年7月26日至7月31日,在指导老师陈曦明的带领下,大连…
“外缘英华”实践团赴北京企业行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开展“筑梦时代企业”实践活动的号召,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与用人需求,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树立清晰就业观,提升学生综合实践素养,2021年7月26日至7月31日,在指导老师陈曦明的带领下,大连…
接力乡村振兴,农林大学子洋坑初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深入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