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宁波大学“人文·力量”|“初心传承人”实践队前往张人亚党章学堂

来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作者:邵彬彬

2021年7月,宁波大学“人文·力量”|“初心传承人”实践队前往宁波市北仑区张人亚党章学堂。通过参观张人亚党章学堂,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历史,学习了革命伟人的生平事迹,领略了中共党员的革命精神。

党章学堂共有四个展厅,各具特色。一号展厅讲述了张人亚及其家人共同守护党章的故事。二号展厅主要展示了张人亚以青年之身赴战斗前线,经历重重磨难而成为一名革命战士的历程。三号展厅主要讲述了张人亚与浙东私塾文化、宁波帮、宁波“四知”精神的故事。四号展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在参观时,张人亚同志守护中共党章的初心和建设革命事业的使命一次又一次撼动我们的心智。1922年,张人亚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为革命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1924年,张人亚被派往苏联留学,回国后又积极组织反帝运动。张人亚同志还托父亲保管了“比生命还重要”的文件。这批藏在衣冠冢里的历史文物正留存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共产党宣言》。张人亚是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张人亚“以青年之身赴战斗前线,以青年之行解百姓疾苦,以青年之志擎国难之重”。他所传承的初心与使命从未湮没,而是永远激荡在后人心中。

张人亚是宁波的“红色名片”,也是浙江的“红色印记”。我们团队通过文献搜集、采访相关人士等方法,对张人亚的在苏联、上海、宁波等地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从而深度学习张人亚党章精神研究。同时,优化党史挖掘、传承、传播实践。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利用5W传播学模型等传播学理论来对张人亚形象的宣传推广形式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优缺点,提出合理建议并做初步尝试。张人亚用青春与生命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而我们青年学子将接过革命者手中的“星星之火”,将其燃烧成生生不息的 “炬火”。信仰之路,历久弥坚;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青年之路,风雨无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三下乡 |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作为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普通话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据教育部数据调查显示,中国仍有近20%的人口未普及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
湖北学子下三乡:烈士陵园,涤荡心灵
郑州烈士陵园位于郑州市丹青路11号,占地面积413亩,主要纪念设施有革命先烈纪念碑、浮雕影壁墙、吉鸿昌、吴焕先、彭雪枫、杨靖宇纪念碑亭、中原英烈纪念馆、吉鸿昌烈士墓、解放郑州纪念碑亭、烈士墓区、凌云…
聚焦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薪火相传调研团追寻红军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用心去丈量红色文化的宽度。为深入了解、感受红色文化,我随着调研团一同来到了红色古镇——南化唐。没有去实地考察,没有…
湖北学子下三乡:让红色文化赓续永存(二)
踏入钱壮飞烈士牺牲处纪念碑,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身为“龙潭三杰”之一的他,却不幸牺牲于此。“太平本是烈士定,从无烈士享太平”生前的他为中国,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贡献,牺牲后,他那永世流传的精神…
寻找红色足迹之旅
为了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深切缅怀革命烈士,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使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广大学生的参与感、使命感、荣誉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
亲临红色土地,寻访烈士遗迹
适逢建党一百周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光荣传统,认识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事迹,并向革命先烈们表示敬仰与尊敬之情,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绘荆楚红色地图”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同…
寻章丘革命起源,感悟百年建党史
百年建党史,百年革命史。在这百年中,没有一颗革命的果实不是用血汗换来的,没有一份革命的胜利不是用志士们的牺牲换来的。今天,我,一名小小的学生,来到郭恒祥烈士的纪念碑前,以学生的身份,向其致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赴周口市、信阳市社会实践新闻稿
新闻稿: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基于红色文化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等产业蓬勃发展。在不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光辉的历…
实践纪实丨承民俗风韵,助传统新生
实践纪实丨承民俗风韵,助传统新生——肩挑民俗传承之重任,手握传统创新之星火暑气熏蒸,蝉语绵绵。灼灼烈日仍未消弭沁夏队实践探索的决心,海天云蒸也无法阻挡沁夏队服务乡民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
实践纪实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实践纪实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流光莫道孝情晚,乡村敬老情意浓夏蝉曳着悠徐的鸣声,本应丽日当空,天上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为棉湖镇和沁夏队伍带来一丝清凉。2021年7月19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