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前往江西省井冈山革命老区,探索武装斗争的革命初心,以体验的方式,感受红军战士穿草鞋、吃野菜、披蓑衣的艰苦环境;通过走访、参观等形式去了解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故事;前往当地党校上一堂红色教育课……用行动追寻党的初心,是烽火初心实践队建立的目标,也是作为实践队员的我向往的“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的座右铭。
然而,再细致的行程安排,再明确的任务分工也敌不过风云突变的形势,复发的疫情和恶劣的气象接踵而至,各地对跨省出行的限制不断收紧,我们仿佛一夜之间陷入了渴望完成实践目标与遵守防控政策的矛盾深渊。沉默与等待的氛围令人窒息,每个人心中的期待都已几近燃尽。8月10日,天空散发着冷艳死寂的光,实践暂停。
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在线上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搜集一些革命文物的故事,记录一些革命纪念馆的信息,偶尔通过线上会议分享大家的收获,虽然大家仍在家中,但我能感觉到,在大家心中,有一丝信念已然重燃。再接着,大家开始一起组织线上观影,找到方向的我们不断把涌现的新想法变为了现实。也是在那时起,我产生了一个疑问:线下实践真的对所有人都必须且重要吗?
我也曾参加、认识过众多的实践队,其中的大多数都有着明确系统的实践体系和代代传承逐步深入的实践内容,经验丰富的实践老队员带领着新一届的队员们展开实践,这样的实践既有社会调研的作用,同时又有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功能。而对于一些个人实践、没有经验的实践者来说,与其盲目的前往线下进行“旅游”式的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春秋笔法”完善实践的内容,难道先进行线上的实践调研,通过线上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展开实地考察不是更好的选择吗?现在想来,如果我们当时凭着一腔热血,风风火火的闯入井冈山,无非是看看博物馆、写写心得,如小孩子春游一般,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究其原因,是过于功利的追求实践的结果而导致的对方法论的背弃,线下实践必须且重要,但并非有了线下实践就能成就实践的成功。
当然,线下的实地的调查即使是在线上实践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队友们采访老党员,前往家乡的革命纪念馆,总会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收获。我在去青岛博物馆前浏览了其官网,对文物的介绍零零散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线下展厅却错落有致,逻辑鲜明清楚。我们是大学生,接受过系统完善的历史教育,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也拥有细致的党史党政教育,而对于社会大众,除了新闻和电视节目,几乎很少有人会去主动学习党史、学习文物的故事。舆论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便会去占领。近年来,党史爱国教育的确在逐步加强,但却有些死板,而各地设施完善的博物馆、党史馆却无人问津,岂不令人痛心。
党史教育不能成为走走形式的政治正确,也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如何让党史教育、革命文物真正走入社会大众,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我们的线上实践的持续时间拉的很长,但每一天却并不脆弱,每一个节点都充实而有意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作为实践队员的我们,怀揣对实践的热爱和追求,继续着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探索与追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7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