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锡韵”志愿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去到的是位于江苏无锡的钱钟书故居。作为一名从无锡走出来的大学学子,能够参与到自己家乡的故居保护工作的行列中来,我深感自豪与荣幸。
钱钟书故居作为一组典型的近代江南民宅,拥有着典雅别致的建筑韵味。当我初次跨进钱钟书故居的大门,似乎就能感受到民国时期书香门第的文化气息。如此简朴,如此雅致,却又被岁月的风尘打磨,显得如此脆弱。自从踏入这里的那一刻开始,相信其他成员们也像我一样,更加坚定内心的信念与追求——保护故居,弘扬故居文化,不让这些深厚积淀的文化价值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应该被更多的人知晓、接纳并传承。
故居保护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果不是这一次跟随团队一起亲身经历,我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从古至今有那么一大批人在为故居文化的传承默默无闻努力着坚持着。
七月盛夏是一年中最煎熬难捱的日子,虽说小组成员们工作的地方是在室内,但这里没有空调,也几乎吹不到外边透进来一丝凉风,室内砖瓦的粉尘与建筑木头腐朽的气息笼罩着我们,我们倍感压力,却不曾放下手中的工具,由故居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他手中的工作不停歇,我们也就不停歇。
我坚信今天我们拿起扫把在这里清扫地面,不仅仅是从保护故居的角度出发,更是在呵护我们民族的历史遗产。在我们前面,不知道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故居保护工作者在这里挥洒过汗水,故居保护需要的时间动辄数月,不仅仅以小时、天来计算,甚至以年为单位。漫长的修葺周期,考验的是故居工作者不畏艰辛的毅力与耐心。
在清理故居青苔的时候,有一位居民来参观游览,他说“我在附近住了很多年,总是能看到有故居工作者进出的身影”,听他描述,钱钟书故居先后经历过几次修缮与重建,在2013年一月初,无锡市文管部门在文物巡查中发现故居32号的部分房屋出现险情,于是开展抢修,以确保钱钟书故居可以再度向游客开放。这附近的居民,几乎是日日夜夜期盼着钱钟书故居可以早日重修完,因为对他们来说,钱钟书故居是家乡的印记,是记忆中放学回家途中不变的标识,是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价值。
经历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意识到故居不会说话,但它是有型古迹和无形思想文化间而有之的文化载体,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有不少人仍不忘初心,坚持发扬传统文化。借用钱钟书友人对钱钟书的评价“他为人崖岸有骨气,虽曾负笈西方,身上却不曾沾染半点洋进士的臭味,洋文读得滚瓜烂熟,血管里流的则全是中国学者的血液”,钱钟书的文章里也无不透露着怀念家乡和祖国,凝聚着爱国激情。我始终坚信,这些故居工作者,定是受到了这种爱国情怀的熏陶,无论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困苦,他们都会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今天的志愿活动顺利落下帷幕,圆满而充实。离开钱钟书故居的一刻,我再回过头来看这座清净素雅的古建筑,我仿佛能听见钱钟书先生当初在文革时期说的那句话“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对,他是笑着说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6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