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惠山泥塑的渊源,领略非遗文化的深邃魅力,体会扎根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工匠精神”的传承,2021年7月19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锡韵”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无锡市中国泥人博物馆及惠山泥人厂旧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泥人博物馆于2011年12月正式落成开放,展陈面积达到一万四千万米,标志着中国泥人最高殿堂,给惠山泥人乃至中国各地域泥人有了一个展示、交流、宣传的平台。这里可以说是中国泥人集大成的展示,例如泥人的起源历史传承,泥人的流派及名家,还有生产制作过程等都介绍地清晰简要。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中国泥人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一层大厅灯光比较昏暗,有效的突出了泥塑背光景色。通过不动的泥人与变幻的灯光布景,营造出光影交错的环境。继续向前走,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泥塑环形门道立于二楼入口处,门道上镶嵌着全国各地代表泥人彩塑,加上灯光的配合,大有泥人发展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意思。橱窗中,含情脉脉的少女、慈眉善目的老寿星、怒发冲冠的张飞……各色展品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连人物的发丝、皱纹、经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令实践团成员不禁发出阵阵惊呼。更有“霸王别姬”、“蟠桃会”、“武松打虎”等故事性泥塑作品,仿佛故事就在眼前演绎,让人目不暇接。
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厅当属惠山泥人厅了。惠山泥人艺术土生土长于民间,几经沧桑,历史悠久,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山泥人选用的泥土十分讲究,选用的是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这种黑泥质地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讲解员一边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一边介绍道。惠山泥人传统工艺极为复杂,其制作全凭艺人用手捏塑,搓、揉、挑、捏、印等,简直就是“十八般武艺”。而且光捏泥塑并不算完成作品,实践团成员发现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展品都色彩鲜艳,各个展品大到服饰、小到花纹耳饰都要上色,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出现最多的是笑容可掬、墩憨厚实的“大阿福”彩塑。“大阿福”这一造型的起源有很多传说,虽然充满了梦幻般的想象和虚构,但也给惠山泥人的文化内涵增色不少。其中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名叫“沙孩儿”,他们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他们,人们用惠山黑泥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具有镇山驱兽、避灾辟邪的象征意义。
“不瞒你们说,现在来泥人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少了,民众对惠山泥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惠山泥人的发展大不如前了。”讲解员有些惭愧地向实践团讲道。此次实践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到衰退的非遗文化,实践团成员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绵薄之力,让更多人关注到惠山泥人,弘扬非遗文化,传承匠人工艺。
结束了泥人博物馆的参观,实践团成员前往惠山泥人厂旧址体验亲手制作惠山泥人。实践团成员选择自己的生肖捏制。在捏制的过程中,老师也跟实践团的成员谈到,随着国家进入现代化,很多的手工艺都被机器所替代,传统流传下来的古老手艺,也在逐渐失传。老师说他本着对古老传统的传承,希望不仅能够把老房子留下来,也能把老手艺留下来。但如今手艺留住了,传承还是一个大问题。其实制作泥人获得的收益是不高的,而且制作过程也很辛苦,现代的一些年轻人很少会选择这样一项工作。谈到这些,老师语气充满了遗憾,表情也十分凝重,仔细看可以发现,他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实践团成员相视无言,但内心更加坚定了弘扬非遗文化的信念。
在老师的指点下,实践团成员捏的生肖胚胎渐渐成型,将泥塑阴干之后给其涂上鲜丽的色彩,最后刷上清漆,以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够使作品光鲜亮丽。亲身实践,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方才感知到制作工艺的复杂和匠人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
惠山泥人艺术历经四百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娓娓道来,言之不尽、意犹未尽。手艺传承者们锲而不舍的努力,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完备、继续传承。实践团成员通过此次实践也是感概万分,立志要让非遗文化被更多人所知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