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地在线上开展集体学习敦煌文化,追寻古丝路历史、了解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8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寻迹莫高实践队在队长孙偲桁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这一平台同大家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敦煌》及《敦煌·守望敦煌》。随后组织大家阅读樊锦诗先生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文物价值》后举行线上研讨会,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展开讨论。
在纪录片《河西走廊·敦煌》中,我们领略到了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的美轮美奂。到目前为止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此外,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维摩诘经变》,有描绘神佛形象的《药师经变》,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观音经变》,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五台山图》。
而《守望敦煌》让我们看到了敦煌瑰丽灿烂背后无数专家学者几十年来对敦煌无私的奉献与默默的守护。敦煌研究院创建于1944年,常书鸿是研究院的创始人,开始了对莫高窟的管理与守护工作。常书鸿早年在法国留学,只因在异乡偶见伯希和整理的敦煌壁画图录,心旌摇曳,归返敦煌,余生几十年就在敦煌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大漠隐士”段文杰,他1945年就来到魂牵梦萦的敦煌,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莫高窟,在食不果腹的情形下,他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多达三百多幅。他和同事们做的洞窟编号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今仍在沿用,为我国敦煌学研究开拓道路。让全世界相信: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此外,还有樊锦诗,李云鹤、赵声良、李萍、俞天秀、付华林等等为了敦煌鞠躬尽瘁的守护者们。为了让敦煌文化连绵传承下去,也为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得以完整存世,在千年文物亟待保护与百万游客期待观赏的双向题中,他们想尽了一切保护敦煌壁画的办法。他们克服万难,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永久保留莫高窟的“容颜”。现今,我们得以看到敦煌壁画中承载着的璀璨文化,都要致敬这些“敦煌守护者”。一沙一世界,一尘一佛国,千年一瞬,一眼千年,他们只为这一瞬,也为了你的一眼千年。
观看了这两部纪录片之后,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莫高精神”,传播“丝绸之路”文化,我们在队长孙偲桁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观看视频的形式展开对樊锦诗先生《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文物价值》的研究与讨论。
在时长为一个小时左右的讲座中,樊锦诗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莫高窟绝无仅有的艺术造诣与每个佛像背后的故事,并且描述了当时保护石窟壁画,防治风沙的艰辛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保护好传承文化遗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樊锦诗先生也在不断践行着习总书记的话,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最初的撰写考古报告,保护石窟壁画,到最后的构建数字敦煌,向世界展现着敦煌文化。樊锦诗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她就是敦煌的女儿!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实践队队员纷纷表示正是因为有着像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先生这样一群默默无私奉献的前辈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物才得以保存的这么好,我们应该向这些前辈们致敬!此次的线上会议,使实践队队员对丝路文化与莫高精神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加深了文化底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3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