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河南8月24日电(通讯员 段聪慧)红旗渠是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为了纪念林县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造红旗渠这一伟大创举而建立的红旗渠纪念馆,将红旗渠修建的艰苦与不易真实的展现出来。十易春暑秋寒,红旗渠终落于太行山间。此间形成的红旗渠精神现实意义深远,因此,会计学院赴林州实践团队于8月1日来到林州市,切身感受红旗渠建设的历程,感悟红旗渠精神。
录入信息、扫描行程码后,实践团队进入红旗渠风景区内部。阅读过精炼的红旗渠十大工程简介,团队根据指向牌一阶一阶到达纪念馆。在黑红白三种颜色的强烈对比下,一条红旗修饰的渠,化作纵贯大厅上方的红色飘带,拉开了红旗渠史诗性、时代性、永恒性的轨迹序幕。
正式进入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幅幅黑白灰色彩的图片被展示在石壁上,人民世代与旱魔相抗争,生活在极其缺水、只能挖井挑水的环境中。一则《引漳入林动员令》使得林县人民迈出修渠引水的第一步,虽然物质匮乏,但在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凭借着简陋的修渠用具,以燃烧的激情融化了苦硬的石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太行山抗衡,硬是叫漳河水横空飞渡太行山,红旗渠破石穿山而来。赴林州实践团队在感慨红旗渠的伟大建设的同时,更加缅怀那些为修渠而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永远留在山碑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红旗渠精神旗帜,永远在太行山上迎风飘扬。
实践团队的脚步不停,林州的发展也未停歇。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林州人民的生活与太行自然的发展相映,红旗渠流淌着和谐之歌。红旗渠的历史不会被淹没,红旗渠精神也不会被遗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视频中喜笑颜开的观渠人民、切合实际的历史照片等,均使实践团队为之感叹深思,红旗渠永驻,红旗渠精神永在。
林州被称为“精神之城”,红旗渠精神、太行精神、扁担精神及谷文昌精神等均诞生于这里。“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身在太行山腹地的石板岩镇人民是如何与外界交换生活必需品的呢?为找到其答案,实践团队在离开红旗渠风景区后,便乘车沿太行山脉的挂壁公路来到石板岩镇,来到扁担精神纪念馆。
“一根扁担挑家业,两个肩膀担真情。”这是供销合作社人工作的真实写照。何为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是职工们凭借一副铁肩膀,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入口处的人形雕塑是供销合作社的最初成立人员,沉重的扁担担在肩上,真心的笑容在脸上,展示着运输物资的艰辛和帮助人民的幸福感,“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便在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中诞生。
因7月的暴雨使得纪念馆闭馆,实践团队未能进入馆内参观,但在供销合作社店内偶然发现合作社旧工具展示,真实的简陋的扁担筐,让实践团队感慨当时年代的艰难,更加感受到石板岩镇村民创业的艰辛。出生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一辈,或许早已忘记了老一辈甚至老几辈曾经的艰辛岁月,扁担精神纪念馆为前后时空的人们搭起了互通的桥梁,更直观真实地展示扁担精神的起源于发展。扁担精神已走出林州,它值得成为更多人民的精神财富,值得被后世永远歌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5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