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千帆过,百年华诞贺新生
(8月14日通讯员许扬帆 叶银银)为深入挖掘党史,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黄山学院2021年暑期大学生赴金寨党史学习实践服务团队于8月2日前往金寨县红军村老兵许明双家中对老人进行慰问采访,听老兵讲述战争故事。在同村老兵李志华的带领下,团队于上午9时许到达了许明双的家中,刚进大门许明双夫妇便热情招呼队员们在客厅落座,随后许明双向队员们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故事。
据悉,许明双出生于军人家庭,受家人和生活环境影响,他于1976年参军入伍,在南京炮三团当兵。1979年,他和他的五名炮兵战友被指派加入当时为支援军队而组建的炮兵连,在经过近一个月的集训后,许明双和所在部队正式进入中越战争的前线战场。退伍后他回到金寨红军村生活,夫妇二人在自家院子里养荷花、种菜地、喂小鸟,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76年10月,在军人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许明双应征入伍,随后在南京炮三团八三四二六部队进行修炮工作。1979年1月,许明双所在部队接到一个任务:需要立即组建一个连的炮兵前往前线支援。“当时部队发起动员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报名的。”许明双自豪的说到。最终,炮三团选出六人组成一个连加入五十四军去往前线支援,其中一个便是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许明双。
战争总是无情又残酷,当时二十出头的许明双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上前线支援。在连队随部队到达越南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集训后,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称“中越战争”)正式爆发。据许明双回忆:越南多山,易埋伏。在进攻时,炮兵需要在步兵和坦克兵前为他们开路,扫清前进路的障碍、压制和摧毁敌方炮兵。身边硝烟四起,耳边炮火轰鸣,前方危险重重,许明双也从没有犹豫过退缩过。“没人想过死,我们不怕死,往前冲就对了。”许明双眼神坚定地看着队员说到。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千千万万和许明双一样的战士怀着满腔热血和不怕死的精神奔赴战场。战争故事现在听来热血,可是那时的战争从来都不会使正常而富有正义的中国人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苦难。战争残酷,战场上明枪暗炮,许明双昔日一起训练、寒暄的战友很多都永远地留在了粱山,留在了2月的越南。“我们撤退回来的时候伤亡是最多的,牺牲也是最多的。”在谈到战友牺牲时,许明双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在队员与许明双交谈时“要和平,不要战争!”是他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作为战争亲历者的他深刻体会了战争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战争胜利了,但造成的伤害却不可挽回。“没法看,一看就特别难受。”战死的将士们有些被埋在了广西的一座山上,部队清明扫墓时许明双老人会去看看那些永远被留在了广西冬天的战友。
战时保家卫国,闲时采菊东篱
当年参军的许明双正值青春年少,但是战争却让他切身体会了什么叫做生离死别,让他历经了比他人更复杂、更厚重的人生。中越战争结束后,许明双被调到了广州军区继续进行修炮工作。在最好的年华与敌人举枪鏖战过,与战友并肩作战而又生死相隔的许明双,心境早已是“千舟已过万重山”。
1980年,许明双正式退伍,拒绝了部队让他继续留队的邀请后回到家乡金寨基层工作。许明双家里的客厅内挂着一幅“百年革命老人”的匾幅,是2007年北京市代市长郭金龙提笔并赠给许明双父亲的。在老人家中的院子里,有许多当季蔬菜,还有一个荷花池,里面有几尾鲤鱼,鸟笼里也时常传来鸟儿清脆的啼叫声。种菜、养鱼、喂鸟,就是许明双夫妇现在的生活日常。
热血难凉,虽然许明双已经退休多年并过上了平静安逸的生活,但老人在想起那段峥嵘岁月时依然激动万分。临别之际,许明双老人提出了对当代青年的期望,他语重心长的对队员们说到:“好好学习,好好读书,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平来之不易,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应当感谢用鲜血和汗水打拼江山的革命先烈,更应该传承革命先烈身上的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信念、有梦想、有奉献的新时代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44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