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么这个地方必然根底浮浅,成为世人遗忘的角落,难得具有发展潜力。
为了深入了解平顶山石龙区的历史文化,进一步的探索石龙区的文物古迹,7月13号,平顶山学院赴石龙区教育帮扶服务团的志愿者们到石龙区祖师庙进行考察。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伴着寂寥的蝉鸣声,顺着地图的导航,志愿者们费尽周折到达了石龙区祖师庙。没有心目中那样的宏伟,没有想象中那样庄严,甚至没有像样的牌匾,如今的“祖师庙”三个字印由石龙区民政承制的蓝牌之上。祖师庙位于辖区夏庄村北火龙岗最高处,传说当年朱元璋在这里修道的时候在面积约0.67公顷,殿宇30余间,坐北朝南。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曾经的帝王扛不住岁月的流转,现今的殿宇也不复当年荣光,昔日的火龙岗已不再像当年那样威武,仅仅相当于一个小土坡,而当年的30余间庙宇如今保存下来的也仅剩7间。周边的荒草似乎也在述说着历史变迁的沧桑。
现今的祖师庙坐北朝南共有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主殿:真武殿;后面一排5座大殿,从东向西依次是老君殿、裕王殿、十二母殿(勿生殿)、送子奶奶殿,侧面一座财神殿坐西向东,大门、大殿、后大殿呈线性南北排列。
感受文化 修缮庙宇
进入祖师庙内,志愿者一行受收到了道长的热烈欢迎,表示经过百年的变迁,祖师庙还能存在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政府或者有善缘的人都会出资维护祖师庙。大门和大殿门口两侧摆了15座功德碑,代表共经过15次比较大的修缮,如今的祖师庙为了回报社会免费向大众开放。
进入真武殿,祖师爷的佛像端坐在正中央,虽经过历史变迁,但仍给人极其庄严的感觉。周围的墙壁上,画了裕王锁蛟龙、割头换相、文王跑破等8幅图画栩栩如生,向世人讲述着文王的典故。绕过真武殿,来到后大殿,有几位杖朝之年的老人,看到志愿者们的到来异常开心,主动上前给志愿者讲解祖师庙的历史,并传授一些道教口诀“太阴华盖,地户天门.....” 据了解,这几位老人来到祖师庙最长的有60年,最少的也有30年,她们一心向道精通各种道法,守在这里感受道教文化。 再往前走志愿者们看到几个拿着工具的工人正在对后大殿进行修缮。“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必须好好保护,政府也会派专人来帮忙殿宇的维修,”这不这就是政府派来的人,说到这里奶奶的脸上浮现出笑脸。
“俺们肯定会好好的珍惜这些文物,毕竟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工人们拍拍胸口保证道。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欣赏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因此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政府对祖师庙岭重视起来,才可以让这份文化流传下去。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进一步的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祖师庙岭和当地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平顶山学院(供稿人:陈俊恒 李文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