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砥砺前行,百年历久弥坚。党的百年诞辰之际,这也正是脱贫攻坚成果收官的一年,正是乡村振兴的一年,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的关键阶段。在此百年之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粤川灯塔保卫队”也响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号召,进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团队于7月16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进行实践走访调研工作,探寻当地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分为医疗、文化、经济振兴等,泸沽湖地处中国西南山区横断山脉之中,交通不便。在交通未发展的年代中当地以农业为主,并且产量较低,生产力较为落后,当地经济水平落后。在交通发展之后当地以旅游业发展为主。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基本走访我们团队得知当地文化利用率不高,未与旅游业相结合,并得到外界关注。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走访调研与访问深入了解当地特色的民族本土文化——摩梭文化。并通过设计文创产品与宣传推广让当地特色文化发展与传承,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助力文化振兴。
探寻摩梭文化 深入走访了解
想要文化创新,文化振兴,必须先要了解当地的民族本土文化。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当地的摩梭文化博物馆。这所博物馆是由当地政府组织修建的,为了宣传与讲解摩梭文化,摩梭博物馆的牌匾和门前的石刻都是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题写的。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油画,画中记录的是摩梭族居民迁移时的场景。随后讲解员开始为队员讲解,首先讲解的是摩梭族的迁移路线。据了解摩梭族由青藏高原迁移而来,所以他们的习俗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习俗,许多元素也与藏族相似。紧接着讲解员为队员讲解了摩梭族居民的衣食住行方面。当地居民所居住的房屋为木质四合院,分为前堂,为大门和堆放柴火的地方。左右分别是祖母屋与住房。摩梭族为母系氏族,祖母在家中有较高的地位,祖母屋也是摩梭族居民待客以及婚丧嫁娶等特殊期间的重要会所。最内的屋子为佛堂,也称之为金堂,里面负责供奉佛像。摩梭族居民信奉藏传佛教中的本教,宗教与本教一脉相传。
随后讲解员带领队员来到了博物馆的后堂,这里有模型的摩梭族居民住宅以及摩梭族居民的服饰。摩梭族女性服饰最具有代表性,头巾以黑色为主,在节日时会佩戴项链珠宝在头巾上,衣服斜向开口,有子母扣相接,其间有许多花纹,年轻女子的衣服为红,蓝,带暗花纹饰,鲜艳夺目,老年女子则是以黑色为主,素雅朴实。在裙子正中有一条红线,这是女子成年的表示,在女子十五六岁时便会举行成人礼,即可穿上带有红线的裙子,一直到老年。随后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最为神秘的“走婚”制度。由于泸沽湖地区以前为母系氏族社会,当地男女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习俗,孩子由舅舅扶养,家中由舅舅与祖母当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当地走婚制度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男不娶,女不嫁”的习俗已经成为历史,现在仍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共同抚养子女。通过博物馆的了解后,对于对于摩梭文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只是初步了解,随后我们去到附近村落的村民家中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摩梭文化现状以及积累经验报告得出数据为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寻摩梭人家,深入寻访文化
实践团队在走访博物馆之后便到达泸沽湖畔的村落舍垮村进行了解。舍垮村是泸沽湖畔的先进村落,发展情况良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地的摩梭民居保留情况良好,文化留存状况也较高。我们由村干部带领来到了当地的摩梭居民家中走访,主人热情的把队员带领到祖母屋中落座,在听说队员的到来后家中的一位摩梭族老奶奶也来到屋内同队员交流。这位老人已经九十四岁高龄了,精神状态很好。老人同我们讲解了很多摩梭族的习俗,比如我们所在的祖母屋中屋子东北角落供奉着佛龛,旁边有一个火塘,每个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会请喇嘛(藏传佛教中的僧人)来到家中念经祈福。摩梭族居民还有一些转山转海节,是为了感谢自然而围绕山海转圈念诵经文。还会将一些粮食撒在山坡上让动物食用。千百年来摩梭族居民一直遵守着与自然的约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后队员针对旅游业的发展对摩梭文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访问。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实践团队在寻访以后便不舍得与老人分离,并与老人合影留念,老人在门前目送队员离去。
回馈调查结果,助力文化振兴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队充分了解到了摩梭文化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也了解到了旅游业的发展与商业化当地摩梭文化的影响。当地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对于摩梭文化的传承有不利的影响。摩梭文化的受众程度不高,大多数外界关注不高,也并不了解摩梭文化。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程度不高,未能展现当地特色文化风俗。在商讨与总结后,实践团队撰写调研报告,分析问题与提出解决措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以当地特色本土文化为主的产品,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微弱,但是我们仍然会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在这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实践中奉献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