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1年7月26日,理学院印象山水实践队一行7人进行对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参观和调研,探访百年老字号“周钦公流亭猪蹄”等实践工作。实践队员们走近非遗,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本次社会实践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辅相成的实践模式,在开展线下社会实践之前,实践队队员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提前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保护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与青岛市文化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在青岛市西海岸经济开发区有着7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两项,省级5项。国家级的为著名徐福传说中的琅琊山传说和徐山传说。文化与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向实践队队员详细的介绍了青岛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为实践队队员能够更深一步的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知识基础。
为了进一步感受青岛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实践队员参观了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游历天后宫,并了解到妈祖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构成如今青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青岛形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自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建馆以来,相关部门创作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展览和民俗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大力发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青岛市也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程度,创建了“青岛民俗体验公益行”公益品牌项目,将长期以来积累的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成立了四个民间团队。例如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柳茂腔艺术团,该团队长期活跃在岛城的各个社区,演出青岛民间戏曲柳腔和茂腔,是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纳凉之夏”品牌活动展演及各项民俗活动中的重头戏。”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时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负责人在积极地开发文创产品,将非遗与文学相结合,编写成家喻户晓的故事或电影等,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方联合。”
中午,实践队员来到流亭猪蹄的发源地——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西流亭社区,探访这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周钦公流亭猪蹄”。提起“流亭猪蹄”, 其“色泽鲜亮,清爽不腻”的特点广受消费者赞誉。实践队员了解到周氏流亭猪蹄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第四代传承人周钦公通过制作工艺的改进及经营规模的扩大,知名度迅速提高,成为流亭猪蹄的代表,到目前已形成了鑫复盛、复盛和新盛永这些分支品牌。周氏流亭猪蹄发展至今,在于每一代传承人,都会在先人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革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博物馆是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阵地,展陈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教育功能的实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品牌公益活动创建的目的是拓展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真正做到“文化惠民”,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品牌公益活动中来,不仅是欣赏民俗,也能够亲身体验民俗、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给民众带来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借助品牌活动的开展,将非遗保护传承、民俗研究、社会教育职能的工作进行提升和总结,创造博物馆发展的新视角。此外在探访周钦公百年老字号品牌中发现文化民俗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为公众提供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传统民俗文化品牌。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印象山水实践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预期实践任务,实践队员有效获取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为实践收集了真实资料,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创新性的建议,体现了当代青年坚定信念,风华正茂的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