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提出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包括工业建筑、厂车间以及作坊矿区等等。城市的工业遗存消失的速度很快,工业遗产历史风貌破会严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未来还会有大量的工业遗产失去原有的价值特色甚至消失殆尽。因此工业遗产再利用,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环境、城镇乃至整个社会皆意义非凡。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再利用促进了城市更新乃至可持续发展。
为探究时代变迁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西安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厂”生久视·枯树生“华”社会实践团队师生分别奔赴大华1935与老钢厂进行实地调研。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华1935进行工业遗产再利用实地调研,2013年落成的“大华1935”是根植于长安大华纺织厂的改造,其对纺织厂厂房进行的改造,给长安大华纺织厂带来了一次新的涅擊。作为西北首家工业遗产保护项目,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长安大华纺织厂是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开发西北的政策后第一个登上西北地区工业发展舞台的工厂。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华纱厂逐渐亏损,最终在2008年申请了政策性破产。但“大华1935“项目给了它新的转机,大华纺织厂转变为大华1935是国企改制转型的新尝试。
首先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博物馆是在大华纱厂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建立的,这里展现了大华纱厂76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西安的解放和民族工业的新生、见证了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见证了国有企业改革直至大华纱厂退出生产领域,依托于西安曲江新区、曲江大明宫投资有限公司,转型发展为集文化、商业、休闲为一体的新兴城市综合体——大华·1935.
参观博物馆使我们对大华·1935的发展及转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我们有幸与采访到大华博物馆博物馆副馆长谭帅龙谭馆长与讲解员任思佳,谭馆长为我们讲述了大华1935的发展概况,谈及大华现如今的发展运营模式,他强调,各工业遗产因体量和发展观的不同,全国现阶段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都处于摸索阶段,大华1935从去年至今受到疫情以及西安站改造等因素的影响,商业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在未来大华更希望充分利用邻近大明宫遗址公园及火车站的区位优势,作为旅人的落脚点、停歇点,同时积极承办漫展、会展等文化活动,以旧厂房为外在形式,发展融合性商业,努力将大华打造成为西安北郊地区集商业、文化为一体的活动地。
与谭馆长的交谈结束后我们便开始了对整个园区的走访调研,我们走访了大华·1935园区内的商铺及游客,了解大华现在的社会功能及转型现状。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老钢厂,陕西钢厂于 20 世纪 50年代建设,曾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大型特种钢企业,见证了陕西省及西安市工业产业发展的辉煌时期,1999 年,陕西老钢厂申请政策性破产,2002 年,被西安建大科教产业集团收购,逐渐发展为集科研、教学、文化产业于一身的城市功能单元。随着“陕西老钢厂建筑群”遗产身份的明确,历经多次变化的陕西钢厂有着丰富的档案记录。
为了更好的展开调研,我们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解整个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到,老钢厂采用“三区联动”的经营模式运作,所谓三区,即园区,指文化产业园、社区指华清学府城、学区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华清学院。园区总12栋建筑,部分为原老钢厂的工业厂房。
参观了解完整个园区,我们来到了园区的办公区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前期团队与老钢厂工作人员进行接触交流后我们与其达成合作关系,建立西安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结束后,我们随即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采访,我们了解到,老钢厂设计创业产业园最转型初建园时即有明确定位,第一个就是希望它成为西北的创意引擎,集创意设计类产业为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同时也希望这里是一个24小时的生活厂,在园区内实现工作、生活、娱乐、休闲,也希望园区可以转型发展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在工作繁忙、生活琐碎之余,是一块安静的净土,保持了老厂房的宁静复古,发展成为西北首家以设计创意为主题的产业园区。
而老厂工业遗产转型再利用对曾经在老钢厂或其他旧厂工作过的老一辈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建筑的独特味道承载了人们心中的乡愁,成为在工厂参与生产的老一辈心中一抹挥之不去的牵挂。
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使我们对老钢厂工业遗产转型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了解现如今园区转型现状,我们分别对园区里的商铺经营人员与游客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老钢厂的转型再利用不仅使废旧园区得以利用,也使游客有了一个游览了解老钢厂的途径,而商铺的经营则带动了附近的经济发展,老钢厂的转型对多方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业遗产是特有的工业景观,是活的历史载体,本团队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价值,更好地贯彻遗产保护中的各项原则,找到更为适宜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利用手段,推动当代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1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