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23日,为帮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了解百年党史,在实践中感悟祖国的沧桑巨变,提高实践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围绕“三博计划”,赴湖北省赤壁市柳山湖镇易家堤村开展为期9天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我小学四年级时,就被大学生们支教过,如今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梦想,借此机会我积极报名参加此次实践活动,与另外18位活力澎湃的青年一起,开启了难忘的赤壁之行。
本次实践的地点——易家堤村,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湘鄂之交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旁。我们的实践队被分为四个组别:教学组、调研组、宣传组和文化墙组。作为教学组的一员,我主要负责走访招生、上课和助教工作。教学组整日和孩子们打交道,在他们旺盛精力下的叫喊之中,在日复一日地维持纪律当中,对我心神的“摧残”不容小觑。面对这一群孩子,学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我在一开始有些手足无措,我也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感谢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在实践当中发现了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欠缺,明白了做教师的不易。
从巴蜀到荆楚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来自四川小镇,在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到我的小学开展了为期5天的“外语乐学营”活动。那时教学资源落后,全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长期只用黑板上课的我们光是看到幻灯片就会兴奋不已。支教的老师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在我心中埋下了渴望去支教的种子。
十年过后,我成为了他们,我面对的孩子也和当年的我们一样,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我深知这些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图片、视频这一类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点,我们的课程不是传统的对语文、数学等的课外辅导,而是希望用一种视、听、做多感官结合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我们的走访招生却格外顺利。马明宇小朋友是我们招到的第一位学生,当时他正推着轮椅上的妈妈在树荫下散步,特殊的家庭没有让这位小男子汉自卑,相反,这位小暖男用他的乐观、他的阳光、他的自信感染着每一位实践队员。
由于村里人口基数少,要组建起一个班集体属实困难,所以我们不得不扩大年龄范围,小到5岁,大到13岁。如此大的年龄跨度也让我们的课程设置犯了难,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水平也相去甚远。在我的第一节课“导体与绝缘体”的学生自主实验当中,出现了小孩子做得不亦乐乎而大孩子觉得幼稚这样两极分化的现象,我因此而犯了难。在听队员讲课的过程中,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启发了我,而我也在上课和听课的循环过程当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悟移民之源,知致何方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为获取三峡大坝建设资料,决定在赤壁市城郊陆水河修建三峡大坝试验坝。为配合大坝建设,库区儿女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举家移民至四面沼泽、钉螺遍野的易家堤村。移民大军忍受着血吸虫病,开荒拓土,彻底改变了昔日易家堤“水窝子、虫窝子、穷窝子”的面貌。
易家堤村的移民史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长河当中的涓涓一支,作为预备党员的我身临此地感受到了当时建设者、拓荒者所面临的艰难险阻,这与以往在书本资料当中读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漫步易家堤,干净平整的马路筑起村民的致富梦想,绚丽的文化墙彰显了新农村的精神风貌,今日的易家堤村早已不是以往的“穷窝子”。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年不懈进取的开拓者,他们艰苦卓绝,敢闯敢拼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我。“吃水不忘挖井人。”唯有了解幸福的来之不易,才能坚定信念,明确前进的方向。
阳光下的我们粲然一笑
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这个名字看似严肃,但在高老师亦师亦友的带领和村干部陈鹏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九天和队员们共同生活、工作的过程中,队员们互帮互助,先破后立,我也得以对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片天地中,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放下竞争与猜忌,得以展现出最自然,最真实的那个自己!队员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点燃不一样的火光,汇成夜空中绝美的烟火。
这九天可以说是我进入大学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虽然一天结束后心神疲惫,虽然衣服干了又湿,但我永远忘不了在厨房尽显厨艺的我们,忘不了在澄澈的夏夜仰望星空找寻北斗七星的我们,忘不了吃着西瓜分享趣事、谈笑风生的十九位青年。
九天虽短,但这段在赤壁的记忆会涓滴汇入这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会融进我们的血液,让我们在今后面对苦难时有勇气选择乐观坚持。愿我们读迎晨曦,磨枪锉剑,轻装上阵,潇洒前行。(通讯员 袁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9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