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西安市碑林区代际共享空间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5日赴西安铁路局社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线下调研活动。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而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逐步回升。老年人与儿童作为社区休闲活动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对于活动空间的营建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对现有社区休闲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后续的空间改造提升提供建议。
本次目标人群的选取为儿童群体(0-18岁)和老年群体(65岁及以上),两类人群使用活动空间的时间最长,是空间的主要使用群体。且这两类人对于活动空间的要求最高,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保证对各年龄人群需求的满足。
实践团抵达铁路局社区后,开展了对于现状休闲活动空间的记录和测绘工作。按照休闲活动空间的大小及服务范围,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地段中心级、街区组团级、单元院落级,并依次选取了代表各层级的典型空间,即体育馆前广场、一街活动场地、二街高层院落绿地,分别进行详细测绘与现状空间记录。
7月26日,实践团首先对于选取的休闲活动空间进行了人群行为活动的观察与记录,并对现有的设施的配置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经过初步调研,发现各个不同层级的休闲活动空间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置不全、景观环境较差等、适老化改造不完善、时间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具体表现为:灯光照明设施不足,无法满足老人和小孩夜间活动需求;大面积的活动场地缺少高大乔木等遮阳设施及避雨设施,在天气恶劣基本无人群活动;未实现错时共享,缺少能承载各年龄群体异质化需求的不同空间类型,无法满足其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适老化设计缺失,场地内存在过多高差,且扶手设置不足。
7月27日,实践团对于活动空间内的使用人群进行了问卷调研与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在调研过程中,空间使用者向调研人员讲述了空间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便。其中一位带孩子的老人对于活动空间提出了不满:场地内没有休憩设施供陪伴儿童玩耍的家人使用,尤其是老人;儿童活动设施较少,仅有一组滑梯但已破损需要维修;关于设施问题,晚上出来活动的老人、儿童较多,但场地的照明设施显著不足。
此次调研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在结束线下的实地调研后,实践团开展了线上的数据整理与汇总工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四种:问卷调查法与数据统计分析法,即对选取的典型空间中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访谈,并通过SPSS等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依据;核密度分析法,即基于现有现场调研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群行为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分布特征进行记录;文献研究法,即通过对于相关书籍、论文、期刊资料进行汇总,了解现有研究视角方法与视角,通过对于既有经验进行总结;实态调研法,通过影像记录与观察,对铁路局社区内现有休闲活动空间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解,并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通过线上、线下的研究,实践团为铁路局社区后续的更新改造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以空间层面为切入点,将既有空间划分为各等值时间圈层,覆盖不同的服务半径,满足社区内人群的差异化、层次化需求;
以空间多样性营造为切入点,一方面是对于既有品质较差的空间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添置新的多样化活动空间;
以代际互动交往模式为切入点,在铁路局社区的既有地段中,探索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交往模式及特点,从不同的行为模式出发,进行休闲活动空间的建设;
以人性化设计为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得空间可以被圈年龄段人群安全便捷地使用。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下设施的匹配。
快节奏生活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日常的休闲活动,而西安市既有居住地段往往建设年代久远,休闲活动空间大都按照传统居住区设计理念进行均质化配置。随着时代发展,西安市既有居住地段休闲活动空间低品质建设现状与居民多元异质化活动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突显。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种矛盾性,并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社区内休闲活动空间的完善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