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治理扬尘,美化环境
随着城市建设高度发展,各地的建筑工地都在快速增多,工地施工的各个环节产生的扬尘已成为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工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扬尘污染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团,联合中铁二十局,于8月8日到达西安市地铁八号线余家寨施工处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扬尘产生原因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队员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了扬尘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多为尘土颗粒,由于施工车辆进出、现场临时道路运输、施工过程、现场火灾等突发情况产生,对大气环境和施工周围地区易造成扬尘污染。
扬尘的产生跟风速、HCHO、TVOC、PM2.5、PM10、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想要做好扬尘治理,就得从扬尘的源头入手。但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扬尘,又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难题。
带着这些思考与疑问,实践队员们开启了西安余家寨地铁站扬尘治理之旅。
参观·建筑工地
8月7日晚,实践团来到了西安市未央区余家寨地铁施工处。在工人组长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工地概况,对整体工地有了基本了解。
余家寨为地铁四号线与八号线的交界处,四号线现已建成,本次实践主要为八号线进行扬尘处理。八号线深入地下三层,整体施工场地由三层钢筋混泥土支撑而成,场地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深入地下一、二、三层,每层构造大致相同又略有区别。而在各层施工过程中,扬尘都极易产生。
实践·测量数据
基于对建筑工地结构的了解及多方位处理扬尘的考虑,实践团队员同工地组长讨论协商测量点的位置及测量时间间隔。
经讨论,实践团以层为划分,标记出水平6个、垂直11个测量点,层层深入;使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其他测量专用设备,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测量点的风速、HCHO、TVOC、PM2.5、PM10、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并手写记录数据,方便下一步的数据导入及后续数据处理。
整理·导入数据
为便于后期模型的建立及数据分析处理,实践团队员将手写数据导入Excel表格。
表格以日期命名,实时记录当日测得数据。每个大表格中又以小时为单位划分为24个子表,按行记录风速、HCHO、TVOC、PM2.5、PM10、温度、湿度、光照强度8种数据类型,水平表格6个测量点分占6列,垂直表格11个测量点分占11列。
分析·处理数据
根据测量的8种数据类型,实践团队员采取3D建模结合数学建模的方式,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践团队员首先通过AutoCAD软件,画出建筑工地3D实地图,并在图中标出测量位点。而后根据所作图表,考虑风速、HCHO、TVOC、PM2.5、PM10、温度、湿度、光照强度8种数据类型及数据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对连续日期的数据关系做出相关性分析及预测分析,建立降低扬尘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遍历回溯算法,求解出最有利于扬尘治理的建筑工地环境参数。
感悟·实践体验
扬尘产生的原因繁多复杂,本次实践团队员在通过实地勘测和数据处理后,为余家寨地铁站施工工地提出了真诚合理的施工建议。
“生活都不容易,能减少一点扬尘,对自己身体好,对社会的空气污染也少。”施工队队长在听取实践团的建议后,不禁发出感慨。
我国当前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环境。本次扬尘治理社会实践,为余家寨地铁站施工处提出了改善施工环境的合理建议,为类似工地扬尘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