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宣城7月17日电(通讯员倪娇 李晓)为切实推进“三下乡”主题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信念,牢记革命先烈们留下的名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赴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暑假社会实践队于2021年7月15日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通过这次活动,实践队成员感受到烈士们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崇高的革命风尚。
细观烈士石碑,感受革命气息
7月17日清晨,各实践队成员到达目的地后在约定地方集合,随即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成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块石头,石头上面写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顺着石子路走入陵园,可以看到有一块刻着革命烈士生活场景的石碑,石碑上革命先烈们正在交谈,脸上洋溢着笑容,似是战争胜利所带来的。看着石碑,团队成员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的革命气息。
图为前往烈士陵园路上墙上的石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项鹏 摄
阅读纪念碑文,了解先烈事迹
随后实践队成员们走进圆形通道,进去之后便来到了一个矗立着烈士雕像和纪念碑的广场。纪念碑是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十二点三六米,宽二十七米,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
皖南事变是指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2个纵队在皖南地区被国民党军8个师围攻,战斗持续了十天,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二千余人强力突围外,其余九千余人全部阵亡或被俘虏。1990年,为纪念新四军战士在皖南殉难50周年,安徽省宣城市景县郊区西山建起了南安徽事变烈士公墓。
广场旁的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周恩来题词及碑记等历史文献。纪念走廊内排列着九根具有安徽南部传统特色的巨型圆形柱子,其中只有两根完整,其余为不同高度的半断裂柱。这是因为在新四军的九千名运动员从云岭向东进入抗日的途中,被国民党死硬派的阴谋包围,造成全国大部分精英被杀害,巨大的柱子从中断开也是国民党阴谋的证明。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阅读碑廊上的碑文。中国青年网 项鹏 摄
馆内缅怀烈士,表达由衷敬意
实践队成员们怀着敬意参观了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馆内展出的文件,队员们的心情十分复杂,或是崇敬或是悲痛。在纪念碑前,能够深切感受到烈士们燃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山依旧存在,忠诚的灵魂永存。参观烈士陵园让实践队感受到无畏的革命烈士精神,净化了他们的心灵,锤炼了他们的忠于国家的信念,而且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热爱中国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队成员项鹏和周浩同学在陈列馆门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祚明 摄
整个公墓以邓小平同志“安徽事变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中心,入口纪念群、主题广场、纪念广场、主纪念碑烈士墓四个纪念空间序列和“安徽事变展览馆”等,结合山地地形,形成了完整、有序、庄严的有机整体。建筑纪念馆采用符号和隐喻的艺术手法,充分表达了“南安徽事变”这一“历代怪怪不公”的悲剧和激昂事件的主题。
参观完纪念馆后,此次的实践活动也即将结束。团队成员们认为这次对于烈士陵园的访问和学习对他们受益匪浅,应该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队成员将忠于理想,牢记使命,学习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这次教育,实践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怕牺牲、献身于人民的烈士的革命精神,明确新时代青少年们肩负的重大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1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