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透明人”,共同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日益庞大,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以APP为代表的各类问题越来越突出,捆绑下载、不明扣费、窃取信息等行为严重侵害用户权益,引发社会的关注。我国缺乏系统、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李彦宏18年在中国高层论坛上说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但事实却是:“并非我们愿意,而是不得不。”
2018年中消协11月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指出,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收集用户信息。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为此,我“西安市民对APP权限和信息安全调查”社会实践团队的9位成员(贾朝胜,安昊哲,程文博,王晨玺,明阳,李康鹏,张博坤,夏祥超,尉家豪)基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目的,自2021年7月开始,对手机App等移动客户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泛滥的现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调研以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与线下人物发放传单以及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广泛搜集数据,共同分析,及时总结成文。
通过线上问卷,我们了解到87%的人都收到过垃圾短信接到过骚扰电话,85%的人的购物界面推送过买过的相关产品。当我们的信息被泄露时,有69%的人只是选择加强防范意识,以免再次发生,只有24%的人选择向消协或通信管理局等部门投诉。
7月25日,团队成员在大雁塔周边通过分发传单和采访街头群众的方式,倾听群众声音,并且向群众宣传了信息泄露的方式和危害,以及如何避免隐私的泄露。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能够提高公众安全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让App恶意盗取私人信息。在随机采访中,群众们大多数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的部分公开不可避免,但又不希望自身隐私完全暴露在第三方视野中。
综合线上线下的调研,不难看出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个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深,个人无法在将私人信息完全隐蔽起来的状态下享有APP提供的便利,而APP在大数据时代下是众多社会服务的代表和缩影。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APP为了追求更多的消费者资源,不惜非法窃取用户的私人信息,而这是需要强烈抵制的。为了营造美好的互联网环境,守护我们每个人的隐私和一定程度的信息自由,让我们不再做“透明人”,走近我们的APP权限,保护我们共同的信息安全。
针对如何才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我们想出如下几点具体的方法:
1.在正规应用商店下载App
有些假冒App存在窃取个人信息、恶意扣费等问题,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下载软件,避免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对于陌生的App最好提前了解和鉴别,如若受到App侵权行为,一定要及时举报维权。
2.谨慎使用社交软件
使用社交软件时,尽量避免随意泄露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朋友圈晒机票、车票等信息时,记得将身份证号、二维码等重要隐私信息进行打码处理。
3.连接无需安全验证的公共WiFi要谨慎
无需安全验证的公共WiFi容易受到不法App攻击,一旦登入受到攻击的WiFi平台,您的上网数据就可能被监视,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请谨慎连接此类公共WiFi,连接过程中,尽量避免输入和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在此次“对西安市民”有关的暑期实践活动调研阶段,成员们经过对数据的大量收集,更加了解了手机App个人信息泄露和保护的真实现状。与此同时,经历了这次走访调查,也有效地增加了成员们的社会经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团队成员们将持续关注有关方面新闻与立法动态,继续探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0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