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城县寺头乡是全国知名的华北蚕桑第一乡,自2015年起,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蚕桑文化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参加。可是蚕桑文化节虽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基础设施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以乡村振兴的视角入手,提出了以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发展、引入选调生和高新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等相关建议,为寺头乡乡村振兴提供了青年的力量。
一、引言。
近年来, 每年五月底到六月初举行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寺头乡蚕桑文化节暨桑葚采摘节文化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寺头乡依托“华北蚕桑第一乡”的品牌优势,采取“蚕桑产业+种植业”和“蚕桑产业+养殖业”等模式,形成产业链,发展规模经济。积极探索蚕桑发展新模式,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开发出了蚕丝被、蚕沙枕、桑菌、桑叶茶等系列产品。[[1]]在每年的乡村文化节中,寺头乡安排了桑葚采摘、养蚕体验、游仙翁山、赏古树群、观千年桑树王、文艺演出、摄影作品征集、征文活动等多项内容,游客不但可以亲自体验桑葚采集的快乐也能同时感受到阳城县和寺头乡的风土人情。
本研究以寺头乡蚕桑文化节为研究对象,选取阳城县寺头乡政府工作人员3人,当地驻村干部2人,本地群众10人,主办方当地农产品公司经理1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是2021年8月11日至2021年8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调查手段主要是线上微信沟通、线上视频沟通等……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相关背景资料的搜集,包括历史典籍、地方志、新闻、政府官方发布的信息等,同时还利用了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所有的和寺头乡有关的期刊和论文进行了检索,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寻找我们需要的相关资料。
二、当前蚕桑文化节的发展的主要现状。
(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截止2021年,寺头乡蚕桑文化节已经累计举办七届,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蚕桑文化节以“蚕韵寺头 葚情难却”为主题,创新开展蚕桑文化节、蚕桑生产技能比武、蚕桑诗词朗诵比赛、蚕桑发展研讨会和摄影采风等活动,吸引了周边游客超过两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突破三百万元[[2]]。
在2021年的蚕桑文化节上,以阳城县委书记为代表的政府官员还出席了相关活动,对十二名养蚕能手,养蚕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并举行了五百吨级桑葚酒建设项目的签约仪式。可以说,历年的蚕桑文化节,都具有受到了政府官方的大力支持,也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与其中,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形式比较单一,以商品售卖为主。
名义上的蚕桑文化节是起到寺头乡的桑旅融合作用,也就是将蚕桑产业和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实际上的蚕桑文化节主要内容还是以当地蚕桑的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如刚刚采摘下来的桑葚、桑葚的初级加工产品,如桑葚干、桑葚汁、桑葚酒以及蚕丝相关的周边初级加工农产品等……由于售卖的大多是低级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以至于在2020年蚕桑文化节,每位游客的人均购买金额仅在150元左右,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低的数额。
针对这个现象,当地政府也试图通过加入其他形式的活动,如葚采摘、养蚕体验、游仙翁山、赏古树群、观千年桑树王、文艺演出、摄影作品征集、征文活动等[[3]],但是关注度,参与度尚不明显,蚕桑文化节实际上表现出来的更多还是一种特色产品售卖“集会”[[4]]。
(三)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寺头乡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街道狭小,基于我们查到的寺头乡地方志,寺头乡境内目前只有两条县乡公路,长度为26公里,而高标准硬化乡村路、村组路、循环路也只有190余公里[[5]]。针对寺头乡72平方千米的空间环境,道路建设还是有待加强的,此外公路大多是双向二车道,少数是双向四车道,导致了每当蚕桑文化节的时候,都会出现交通堵塞,不利于交通和消防安全。
二是服务和接待能力较差,尤其是停车,住宿已是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每逢蚕桑文化节前三天,所有宾馆、旅社的客房都基本被预订一空,以至游玩的游客大多无地可住,只得草草购买一些蚕桑产品,进行一些线下采摘就草草离去,没有产生更大的消费。
三是公厕、公话、交通工具、路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配置无法满足外来客的需要, 许多游客抱怨找不到卫生间或者抱怨公厕太差, 不卫生等……
(四)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一是缺乏高科技人才,目前对于桑葚和蚕丝主要是进行基础加工,如榨汁做成桑葚汁,晒干做成桑葚干,酿桑葚酒,蚕丝做蚕丝被等。但是缺少能将桑蚕产品通过高科技手段做成高附加值产品的人才,比如桑葚本身可以入药,但是寺头乡并没有相关基于桑葚的保健品/药物研发企业和相关人才。二是专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人才缺乏。由于专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人才缺乏, 寺头乡蚕桑文化节的相关产品研发滞后,大多都是已有产品拿出来售卖,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办法与措施, 导致蚕桑文化产业效益周期不长,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此外也没有将相关的蚕桑文化和寺头乡其他景区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滚雪球效应。
三、当乡村振兴视角下蚕桑文化节的发展建议。
寺头乡蚕桑文化节依托“华北蚕桑第一乡”的品牌优势、利用当地悠久的桑葚种植传统,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乘客不远万里来到寺头乡,亲身参与到蚕桑文化节中,感受蚕桑文化。为了挖掘蚕桑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阳城县政府、寺头乡政府也极力打造蚕桑文化节,每年的蚕桑文化节都由寺头乡乡长主持,阳城县县委干部到场参与,可谓是十分隆重,也确实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每年都能带来数百万的直接销售额。自2015年以来,每年的蚕桑文化节都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的项目签约,可以说是成果丰硕,硕果累累。基于之前发现我们经过集体分析讨论得出以下建议:
(一) 以蚕桑文化节活动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节庆活动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往往节庆活动能够吸引众多的民众参加。同时, 节事活动的举办, 不仅能给活动举办地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交通运输费等直接收入, 还能创造周边住宿、当地餐饮、货物贸易等相关收入。此外,针对节庆活动所带来的庞大人流量,政府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在节庆活动中做好寺头乡相关旅游景点的宣传工作、也可以利用好旅游产品搭配,比如买多少钱蚕桑产品免费送旅游景区门票一张等方法,进而实现旅游销售两开花,提升当地旅游形象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二)提高城镇化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要开发寺头乡当地蚕桑文化产业,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尤其是针对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如停车场、主干道、旅游景点厕所等十分影响游客体验的基础设施等……此外修建基础设施也有助于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而基础设施的研发也为进一步开发寺头乡蚕桑文化资源创造了更有利的资源。
(三)引入高新科技企业和专业人才。
如我们调研所见,寺头乡的主要特色产品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但是寺头乡的特色产品具有很大的价值提升空间。如桑葚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入药的药材,具有很好的保健性能,而蚕丝也是可以用于制作质量上乘的衣物和被褥。对于这个实际情况,建议当地政府多多和国内的高新企业沟通,当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高新企业在寺头乡开设工厂,将桑葚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如保健品和药品等,实现当地农户进一步增收。
此外我们也发现寺头乡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建议政府也可以和专业的科研机构对接,如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合作开发口感更好,产量更高的桑葚种类,开发蚕丝更坚韧的桑蚕等。至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情况,政府则可以利用好山西省选调生制度,在选调生中选拔一批能力强的干部到寺头乡工作,鼓励干部为当地的产业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总结。
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就阳城县寺头乡的蚕桑文化节进行研究,对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团队讨论得到的合理性建议,有助于寺头乡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1]] 寺头乡蚕桑产业. 卢剑锋 主编,阳城年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265-266,年鉴
[[2]] 寺头乡乡村旅游. 卢剑锋 主编,阳城年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266,年鉴.
[3] 寺头乡蚕桑高质量转型. 卢剑锋 主编,阳城年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254-255,年鉴.
[4] 寺头乡项目建设. 卢剑锋 主编,阳城年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266,年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