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建党百年,为了加速复合人才的培养,提升同学们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月13日至8月8日期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发挥学科特色,以本院学生为主体,面向全校开展了“数学建模助力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此次实践吸引全校多专业同学参加,团队规模近百人。实践分为前期数模培训、中期线下调研和后期建模分析三部分,各团队成员以各自家乡为基点,三人一组开展实践。
7月13日至7月22日这十天为前期准备阶段,团队由学校多名专业老师指导,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数学建模培训指导。培训涉及模型较全面,既涵盖传统的预测模型、综合评判模型,又包括前沿的机器学习等方法,帮助成员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团队成员在培训学习建模知识过程中,思考针对“垃圾分类”可能的建模方向。培训前,同学们的思路仅局限在“通过往年垃圾量数据,预测未来垃圾量”“地区间垃圾处理方案”等,经过培训,成员头脑风暴拓展了更广阔的建模可能性,像“垃圾箱功能综合评判”“机器学习助力垃圾车路线安排”等新思路让模型构建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成员之间三人一组,形成问卷设计、问卷分发、数据收集、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政策提出这一条有序的分工链,凸显团队力量。
中期,在积累一定数模基础后,成员展开线上线下多途径数据调查,通过设计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百姓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普通居民日常的垃圾产出、处理垃圾水平等任何影响政策落实的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调查大众愿意以何种方式进行垃圾分类。
线下针对城郊乡镇等垃圾分类普及率尚有待提高的地区,了解该地区百姓垃圾分类的意愿并进行政策宣传。多名成员前往当地垃圾分类体验馆、收集站,普通垃圾站等场所,了解垃圾车运作方式、垃圾处理方式等,切身感受“垃圾处理”这项与百姓密切相关却容易被忽视的工作。
为实现寓教于乐,团队设计“南农理院”微信小程序,以游戏的形式普及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并帮助更快实现垃圾分类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小程序使用人数逾百人。最终,团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城市垃圾分类可行实行方案》建模论文。因为成员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对不同的地方实行不同的政策,最终形成全国范围的垃圾处理网络。累计收到30余份垃圾分类方案政策,成员所开展线下调研涉及的城市分布于全国18个省份,共计43个城市及三个直辖市。
“数学建模助力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成员明白保护生态安全,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个人义务和责任。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作为祖国新青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让同学们的价值得以体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