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你学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呢?”这时我总会大谈一套“无用之用”的道理,但心里也禁不住迷惘。“想都是问题,行动才是答案”,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有幸加入“寻迹”这个优秀的团队,在脚踏实地地行动中,诠释了平日所学的价值与意义,充实而又收获满满。
鉴于疫情反复、成员地域分散等现实处境,活动围绕运营一个读书分享类的B站账号进行。综合考虑话题的大众接受度、趣味性和知识性,团队商议后决定介绍鲁迅的《故事新编》。恰巧我在高考后的暑假自学过视频制作,便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承担视频后期剪辑、制作的任务。
我业余时间有过拍摄、制作小视频的经验,甚至在B站发布过自己的作品,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剪辑视频对我来说不在话下。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暴露了不少平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首先,与一般视频不同,文史类视频的台词往往涉及到生活中使用频率很低的专有名词、生僻词,一些断句也和日常语言不同,软件自带的字幕识别功能错漏百出。面对这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我不得不逐句去核对、更正。机械重复十分繁琐,使我想图省事“放过”几个小错误。但考虑到受众群体是中小学生,作为专业学子,我应该对听众负责,最终耐心完成了校对工作。其次,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不同于之前拍摄的vlog,文史讲解类视频场景单一、缺少情节,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视频片段剪辑、连缀起来,与网课无异,略显枯燥,很难吸引青少年观众,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视频内容,我适当加入特效、图片、花字等作为点缀,尽可能使视频生动有趣。实践暴露出我的剪辑技术并不成熟,有些酷炫的特效我并不会做,于是一边百度自学,一边在视频中尝试。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新技能。虽然加大了我的工作量,但当亲手制作的视频导出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被提上日程,读书便是提升民众精神涵养、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通过在B站发布读书视频,我们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能够引导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放下手机,在书中探寻“诗和远方”,便是我的责任和理想。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作为文学生的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斐斯泰洛奇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时间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知识和实践永远不可分离。我通过参与寻迹暑期实践活动,开拓了知识,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增加了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新的方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