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过,“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而剪纸作为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的支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2021年7月16日宝藏守护者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日照莒县莒州文街“辛崇花剪纸传习所”。辛崇花老师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她见到实践队员们很是热情,十分欢迎大家的前来了解和学习剪纸。在这里实践队员们看到了辛崇花老师的巨幅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共耗时一年完成,长14余米、宽0.8米,占满了整个走廊。辛崇花老师告诉实践队员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清明上河图》里,800多个人物神态各异,主要是通过眼睛来传达,所以对眼睛的刻画也特别考验功底。”说这句话时,实践队员们也从辛崇花老师的眼里看到了热爱。
为了宣扬剪纸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辛崇花老师现在不仅线下免费教学,也与时俱进在线上发布视频来教学剪纸宣传剪纸。此外,辛崇花老师也会举办公益性的作品展览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剪纸。社会实践小分队这次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如何传承剪纸,传承非遗。通过和辛崇花老师的交流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受到政府的重视。中央办公厅也下发过相关文件,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企业,社会,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从大的层面来讲,国家社会有了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视。此外,政府也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对于不同级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切实保障。
通过与辛崇花老师的交谈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目前的剪纸非遗的传承有许多困难。首先是相关资金扶持不足。比如许多非遗项目在农村,拥有这些手艺的又大多是农民,而非遗项目的传承需要时间、精力、态度,但是这些传承人生活在底层,自身的生活也比较困难,所以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会感到很吃力。举个例子说,当这些传承人去参加一些展览活动时,需要耽误他们一天的工作,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也会缺少一天。他们不但没有收入甚至在宣传这些手艺的时候传承人需要自己投入一些资金,例如租场地和交通费用。
其次,还缺乏非遗传承专业队伍及进行研究的专业人才、专家。任何一个行业所不可缺少的便是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对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更为严格,而目前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人员的水平还参差不齐,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中专业人员还十分稀少,很大一部分是依托文化馆干部兼任没有编制没有专干,工作人员的学历与经验都还存在着欠缺。而在县市级的工作人员队伍中完全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数量非常庞大,这都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阻碍。因此解决非遗传承队伍人才紧缺的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最后,非遗的传承还缺乏相关宣传,非遗法执行力度不够。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句话却并不成立,无论是多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不开宣传,只有通过宣传,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一文化遗产,进而了解它,传承它,发展它。虽然,辛崇花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剪纸,举办展览,但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微弱的。纵观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可以说还很不成熟,对于新型手段的利用还很不到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建设相关网站,有的即使建设了网站也是更新缓慢,得不到太多有用的消息与资讯。另一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与执法都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早在上世纪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法规与条例,而我国立法的时间较晚,也不够详细充实,存在很多模糊区域,这就直接导致了执法力度不强和失去了立法的本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有起到助推的作用。这也导致了让我们中国人气愤的事情发生。
“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执着,热爱,愿意穷尽自己的一生的时间与精力把手艺传承下去。”辛崇花老师如是说。此次实践让实践队员们都收益匪浅,愿之后可以把剪纸一直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