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的疫情下复工复产劳动大队来到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小港村。为了更好的向公众展现当地农村复工复产和疫情控制情况,队员们深入小港村,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劳动贡献之余,为调查江苏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抗疫情况也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有序进行
随着境外疫情的持续恶化,江苏近些时日的疫情风险也有所上升,这也为劳动小队跨市调研与实践带来了一定风险。连云港作为江苏第一大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应对外来疫情的工作方面自然格外重视。当小队成员来到新安镇时,便收到新安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手机短信,到指定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当地医院井然有序地组织外地人员排队接受登记与检测。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引导,群众自觉的配合下,不出十几分钟,小队成员便完成检测。这一切看似普通正常的程序,正是国家抵抗疫情的重要防线,也是小队成员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图为小队成员在当地医院排队接受核酸检测 廖爽 摄
深入乡间田野助力农民
小队成员离开医院后,马不停蹄来到了小港村,小港村位于淮河以北,灌河以南的温带季风区,是水稻、小麦、玉米皆有广泛种植的地区,融有北方和南方的特色。在当地农户王文来和李树梅夫妇的热情接待下,小队成员正式开展农村劳动与调研任务。彼时的小港村虽然已过农忙季节,但农村仍是一片匆忙的景象。小队成员在王文来老人的带领下,踏入绿油油的田野之中,帮助老人检查农田情况的同时,与老人展开深入交流。虽然疫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少的冲击,但该地农民在党委组织和社区公众的带领下,疫情防护工作到位,村庄严格检查返乡人员,农民们仍进行着正常生产。
图为王文来老人于稻田教导小队成员 王宇轩 摄
养鸡场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农田,养鸡业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小队成员在干完农活之后,在王文来老人的介绍下,来到当地养鸡大户胡中晨先生的养鸡场中。作为小港村的一大重要产业,养鸡业在当地可谓发展迅速,而胡中晨先生本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点。胡先生的养殖场从原来的百来只鸡发展到拥有2万只鸡而养殖方法也从人工养殖到半自动机械化养殖,饲料直接来源农田的作物,胡先生可谓充分利用了农村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胡中晨先生的养殖方式,不仅代表着中国养鸡业的发展趋势,也充分展现了其对疫情等特殊状况的抗冲击能力。人员无需大量聚集,饲料无需长途运输,销售集中等,即便是新冠病毒,也并没有对胡中晨先生的养鸡场造成过多损失。由于胡先生的工作繁忙,小队成员的采访与调研也匆匆结束,并踏上下一站。
图为胡中晨先生带领小队成员参观养鸡场 王宇轩 摄
食用菌产业克服困境
谈到灌南,不得不提的就是当地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食用菌生产企业多达60余家,培育金针菇、杏鲍菇等10种食用菌700吨,年产值达40亿元。而作为食用菌产业的核心地区,新安镇及其周围农村地区,小港村是其中一员。在与食用菌产业工作的李树梅老人交流下,小队成员得知,由于疫情期间防控形势严峻,人员无法流通,运输检查工作困难增大,这让小港村的菌菇生产一度陷入了困境,而食用菌的采摘时间对品质影响极大,这对销售造成了巨大困难。幸亏当地的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时出台政策,通过应急物资运输通行证的办理,成功拯救了疫情下岌岌可危的食用菌产业,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更多新鲜美味的菌菇美食。
豆丹养殖业稍显挫折
小港村农业中的奇葩,那当之无愧的是连云港豆丹。豆丹作为苏北鲁南特有的养殖物,听上去仿佛是一种豆类食品,但实际上是一种以吃大豆叶为主的豆飞蛾幼虫。因集聚美味和营养于一身,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丹”,颇有仙丹之意。队员们之前看见这路边的一座座白纱大棚,原本还以为是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的,在豆丹养殖户祝茂盛老人的介绍下,才方知这就是豆丹养殖棚。由于去年疫情来对野生动物的禁食的力度加大,作为养殖产业的豆丹却因为知名度不高而受到波及,消费群体有所萎靡,导致今年的豆丹销售情况不佳。但豆丹毕竟不是野生动物,小队成员建议朱茂盛老人能够通过和其他豆丹养殖户一起组织起来,大力宣传豆丹的养殖合法性,让这一地区型美食能够发扬光大其魅力,消除人们的误解。在小队的配合宣传下,希望能够帮助豆丹养殖户们走出疫情低谷。
图为祝茂盛老人带领小队成员参观豆丹养殖大棚 王宇轩 摄
疫情无法阻止美好未来
实践小队最后采访了当地的村委会,这座新办公楼刚刚建好于去年建成,标志着小港村小康目标的圆满完成。小队队员在与当地干部的亲切交流中,了解了疫情带来的农业生产的诸多问题,但农民们的努力,和党不懈的指挥,疫情下复工复产劳动大队队员相信一定能让小港村的未来变的更加光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