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7月28日,为了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宣传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让低碳生活更加深入人心,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武昌府社区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基层,以孩子为主要对象,以生态生活为核心主题,结合武汉地方特征,开始了实地生态踏查、现场环保宣讲、废品栽种绿植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一致认为,要做有地方特征的生态科普实践活动,就要先亲身感受,这样才能把社区宣讲讲活,把实践活动做真。于是,实践队不畏艰辛,踏遍了三个实践场地。从郊野的涨渡湖,到市中心的月湖、晒湖,自然野趣与城市园林差异尽显,这让宣讲会的内容更真实,更流畅。 武汉作为‘百湖之市’,湖泊众多。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创造了武汉丰富多彩的湿生植物群落。实践小队于是决定在宣讲中以湿生植物为切入点,引导小朋友们熟悉身边的植物,发现不同地域的群落差异。 实践队还选取了华中地区最大的花木城——东湖花木城,进行了植物调研与采购。通过选购适合移栽、容易成活的本土观赏植物,为后续的绿植移栽互动做准备。实践小队选择了不同功能的几种植物,如观花植物、观叶植物和香料植物。这样的植物选择,能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了解到不同植物的不同作用。 当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废旧容器来到活动现场,这些绿植很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水培的铜钱草尤其受到小朋友的欢迎。负责栽植讲解的黄锦玲同学看到小朋友们兴致高昂,临时增加了水培植物的讲解,“我认为这次活动是很有意义的。看着这些小朋友排队问我们如何呵护植物,我就想说的多一些、说得生动一些。”回忆起活动时的场景,小队成员黄锦玲这样说道。除了现场指导,团队自制的可爱的宣传手册也让小朋友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了解到了“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明白了通过废品利用和植物种植等生活小事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或吸收二氧化碳。 但小朋友们最期待的,依然是栽培互动环节。孩子们都紧紧握着小铲子,跟在实践队队员身边进行操作。“我真是生怕把花碰坏了!”一个小男孩在脱盆时感叹道。在小队成员的指导下,他小心翼翼地去除了植物根系上的泥土,按比例将三种土壤原料混合均匀,一铲一铲地放入容器中。当容器中已经有了一层泥土和几粒缓释肥时,他兴奋地想要把植物种进容器里,小队成员见状乐了,耐心说明接下来的步骤:“小朋友们,植物的根就和我们的舌头一样,如果让它直接接触缓释肥,就像是我们用舌头舔盐巴,是不会觉得好吃的!所以要再放一层土,之后才能把植物放进去噢!”在小队成员通俗易懂的讲解下,小朋友们顺利得到了一盆盆废旧容器种植的绿植,这些废旧容器毫不逊色于花盆,甚至可以玩出更多花样:有的可以用麻绳悬挂,有的成为了“自动吸水盆”……看到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成果,露出幸福的笑容,小队成员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社区活动负责人徐女士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大学生不仅专业,准备也很充分。他们是真正考虑到小朋友的感受,对宣讲方式做出了改动。小朋友们更多地投入到动手种植上,在学习生态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爱心。” 活动中,除了动手制作的小朋友们,还有几位家长在后排聆听。其中一位家长说道:“我认为这个活动特别合适,培养了爱心,还让他们学到了爱护小生命、爱护环境的道理。”看着女儿施肥的模样,她欣慰地笑了。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新学的知识“这是蓝花鼠尾草!这是一种可以做精油的草。”“荷花和睡莲是不一样的花。”看着孩子们高高兴兴的走出活动室,社区书记很感慨,“相比我们社区之前举办的活动,这次的活动更具有互动性,更能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他们的笑容就是对活动的一种肯定。” 今天,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与植物接触、认识植物的可爱之处,是关注环境问题、关心生态的起始点。这就是实践小队想在活动中想引导小朋友们了解身边自然、与植物亲密接触的初心。保护环境、助力碳中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深入人心的宣传与实际的行动才能唤醒更多人的意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