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四站——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继续就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相关方面进行调研访谈。队员们也在这里了解到了双瑞公司最新的产品,看到了这代双瑞人勇于开拓的决心和毅力。
工业和生态,一向都是矛盾的。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今的世界,因为工业的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动植物已经消失。因此,企业绿色转型、工业绿色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实践活动伊始,我的心中就诞生了这么一个疑问,为何绿色转型的主体是企业呢?直到经历这几天的实地调研、访问,我才渐渐的对这一疑问有了清晰的认知。
其实,绿色转型的主体并非只是企业,而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主体为政府,承担着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起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监管。而绿色转型的微观主体才是企业。企业的定义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而获取盈利的组织,从事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想要实现绿色转型,企业是关键也是基础。所以才有了企业的绿色转型。
而在其中,还有一个都相当于数学中中间量的存在——产业。
回想从第一次实践活动以来,我们参观的每一个生产车间——洛阳双瑞公司的氯化车间、还蒸车间、电解车间;中信重工公司的数字化车间等等。虽然它们的用处不同,但始终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使用绿色化原料、坚持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力求达到零污染。
而在实地调研的同时,我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既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那么一个企业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呢?
这一问题,在实践队员刘格彤与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到了解答。
与往常一样,我们依旧问了同一个问题——在企业绿色智能转型的升级的探索与实践,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企业负责人如此回答,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公司在加速往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通过对自主数控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下一步将自动化生产线投入实际生产中,在得到良好的反馈后将大规模应用到工厂中,从而变成全自动工厂;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切实做到减少浪费和排放污染;在污染物防治方面,做到用最少的材料,做最多的产品;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做到减少污染甚至零污染后,再进行排放。
我想,企业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最大的难点,就是观念的转变,从“被动减排”到“主动治污”。常言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上世纪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根源意识的转变才能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对于洛阳市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的访谈为我们以后的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调研让我们近距离,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到当地传统企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方式。同时,座谈会中针对传统企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内容加深了团队成员的理解,并为调研团提出调研实践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63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