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为挖掘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重振乡村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源心·夏乡”实践队在村民叶永根的带领下前往山下村古村落进行实地参观,实地考察。
观古村风貌,品百年历史
上午9时,“源心·夏乡”实践队跟随村委干部叶伟杰和村民叶永根的步伐来到了这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省级古村落。据村委干部叶伟杰介绍,近年来,村委会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整治村庄环境,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建筑群,积极打造省级文明村。队员们走近古建筑群,入眼可见杨柳依依,一条绿色的“飘带”——护城河紧紧围绕着古村落。绕着护城河走,听着村民叶永根对护城河历史的介绍,队员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衷地敬佩山下村村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抗争精神。沿着护城河边的整洁村道,步行来到古村的入口——“泰围”门楼。门楼东西朝向,花岗岩作墙基,青砖为墙体,上面还有一些精致的壁画。听村民介绍,在以前,这个门楼是通往莲塘中央孤岛村落的唯一通道,有重达千斤的大铁门横亘,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穿过“泰围”门楼,进入古村内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场地。叶永根介绍,古村落周围的400多间房屋连排而建,依次而建,背墙朝莲塘外,向心将整个古村围成一体。队员们继续往里走,细观现存房屋,其建筑风格和普通的客家围屋相似。有的房屋为三进上下两个天井,天井两侧分左右厢房,有房屋独门独户,分排有序而建。花岗岩铺就的前廊地板,左右两根花岗岩门柱圆润粗壮,门柱下方的莲花瓣柱脚精美结实。前廊木雕梁架及屋顶雕刻了各种图案,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依稀可见浮雕中有花鸟等形象,令人赞叹其精工之绝妙。步入古宅内,横梁与横梁、廊柱与廊柱之间千回百转,却全是榫卯结构,队员不禁感概,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古建筑仍保留完整,可叹叶氏先人之智慧。
承乡土文化,谱文明新韵
在古朴静谧的古村落里行走,“源心·夏乡”实践队队员们如同穿越时空走进了悠悠岁月,回到600年前的古村。一间古楼、二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足以让队员们思绪翻滚,感慨万端。阳光下的古街、古祠、古门楼,再加之古榕树,就像一幅淡雅、冲和而色泽美丽、意蕴深刻的图画镶嵌在天地间,一股独属山下村的乡土文化扑面而来,一砖一瓦一屋檐,一草一木一瞬间,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文化的特有体现,也蕴含着极具生命力的文明新韵。徜徉在浸透着岁月痕迹的古建筑和彰显着现代元素的设施之间,队员们仿佛穿行在古今之间,昨天和今天之中,传统和现代之间,因而,感慨万千。一个村庄是如此与时俱进,代代相因相承,生生不息地延续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历史就是这样:由人民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历史的进程无法割断,也不应割断。历史就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直至永远的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环,历史就不完整。
开时代新局,展未来新篇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村民与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源心·夏乡”实践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2012年山下古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之后,山下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村民对古村的保护意识更强了。去年,山下村村民对古村建筑群内的垃圾和环境进行了清理。在走访的过程中,不少村民自豪地表示,山下村的环境在全县是数一数二,前几年还被评为了示范村。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给山下村的旅游业带来了生机。“源心·夏乡”实践队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了解到,山下村美丽环境的建设,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据村委干部叶伟杰介绍,村委会将加大对古村的保护力度,今年争取对古村进行初步修复。同时,希望借大罗浮旅游圈发展的契机,把山下古村打造成一个集本土文化、生态休闲、绿色养生于一体的宜居宜业旅游景区。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价值所在。古村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古村落就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60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