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亿言一心,光辉百年”:抗疫不易,未来可期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 作者:“亿言一心,光辉

2021年7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亿言一心,光辉百年”—党旗下的奋斗实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对妇产科主任医师杨霞进行专访,本次专访旨在探寻党员医生们在抗疫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对未来医疗领域的期待和展望。

艰难抗疫,挺过难关

7月22日晚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进医院大门之前需要测量体温出示苏康码行程码,医院的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即使在疫情大爆发已经过去许久依旧没有松懈(通讯员撰稿时扬州南京等地已经爆发了新一轮疫情)。团队成员们到达住院部经过消毒二次测温等措施后终于见到了杨霞主任,成员们不禁感叹医院防控措施之严。杨霞主任表示,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她们在医院抗疫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比普通民众更能体会到这一点。杨霞主任记得十分清楚,2020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当人们都在欢度除夕之时,她们医院的工作群却无比地紧张与忙碌,第一批参与抗疫的医生们几乎都是撂下了还热乎的还没吃完的年夜饭就接到了要求赶到医院集中的电话。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是省属的三甲医院,因此要比其他的医院先一步接到通知,当时主要是抽调了很多呼吸科、麻醉科、重症科的医师,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共产党员并且主动请缨,杨霞主任所在的妇产科不是第一批,但是也见证了这一切。一开始扬州的疫情并不严重,但是发热门诊不能松懈,这是当时最危险的岗位,因为所有来到这的病人都是发烧的,那时核酸检测还没有推行,医生们根本就无从得知这些患者们哪些是普通的发烧病人哪些是新冠病人。由于疫情来临突然准备不足,医院的防护服需求猛增,物资十分紧缺。在发热门诊值班的医生们本来是一天3班,后来因为防护服根本不够用,他们就改为一天两班每人12小时值班。防护服穿上是不能脱的,脱下来就必须销毁,因此他们就穿着尿不湿上班以尽量避免去厕所,因为去厕所就要脱防护服。他们那时喝水吃东西也是不行,这些都会增加上厕所的次数进而浪费防护服。杨霞主任告诉团队成员们,如果医生要去发热门诊的话,他们早上不会吃稀的东西,别的也不会吃太多,基本都是带着一点饿去值班,一天下来闷在防护服里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神经保持高度紧张,值完班后人都是虚脱的。后来随着社会关注的增多,政府包括一些社会组织开始向医院提供物资,医生们的困难才得到了一些缓解。

杨霞主任还补充到,后来随着核酸检测的开始,医院的人手也不太够了,于是开始抽调其他科室的医生们对病人进行疏导,她们也会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区社区去进行防疫抗疫的宣传,几乎每位医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者自己的力量。杨霞主任表示,作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辛苦一点是应该的,这也算她的职责所在。

阴霾暂散,展望未来

恰逢建党100周年这个特殊节日,医院的党员们也举行了活动来庆祝。杨霞主任坦言她的年龄不算大也不算小了,是个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也确实目睹了这些年来党的发展进步。虽然从前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历程她没有体会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她是亲眼目睹了的,身为医生虽然辛苦但是也觉得幸福,她很荣幸在这种大灾大疫面前能够作为一个医生给病人们给予身体和心理上的安慰与帮助。谈到未来时她表示很欣慰地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们在填报志愿是选择医学,这意味着她们后继有人。经过这次全民抗疫医生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更多人愿意去为医生发声,更多人也越来越体谅医生们的辛苦付出,这让她觉得欣慰,同时身上背负着的信任也促使她更加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再加上这些年来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生们的很多权益也通过立法得到了保障,从前的医闹事件现在也几乎不会发生了,这让她们没有了后顾之忧。采访结束后杨霞主任还叮嘱成员们防疫的这根弦不能送,做好个人防护,这也是为医生们减轻压力和负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2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下了高速右边层岩叠嶂的高山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刚刚开始。车沿着盘山路前行,树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近,山越来越高,手机信号越来越弱,心…… 吴桂珍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孩子们的笑容,那么地感染人的心灵。我们所举办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堂课,都是为了孩子们身上那可爱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曾紫云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160三下乡,知识与快乐伴你同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短短的十天三下乡期间,我们社会实践队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三下乡的十天里,知识与快乐伴我们同行。…… 梁晓颖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在实践活动期间,“沐语之夏”实践队成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运动会分成常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会。参赛选手有新垌一中初二3班、初二4班以及初三3个班的同学。…… 韦敏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赠你玫瑰,我留余香 有缘千里来相会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相遇。”既然我们如此有缘,那便好好珍惜,在这十天里,一起谱写生命的乐章。…… 陈小宙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沐浴夏季的阳光

沐浴夏季的阳光 七月,收获的季节。2018年7月17日,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十天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在高州市新垌镇的新垌第一中学展开。…… 张国亮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乒乓”一声,怦然“新垌”

有一种力量创造着一种声音,乒乓,乒乓,它相互往来相互依存,小小的球,大大的世界,在跳动中挥洒着乒乓爱好者的梦与泪。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其高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李沛林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三下乡不仅是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还是一个让大学生给农村带去很多有益的东西的良好机会。因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双重收益的活动。…… 何丽芳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召开总结会议
“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召开总结会议7月24日,为增强大学生实践团队凝聚力,推动社会实践中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在道朗镇中心小学会议室召开大学生支教实践团队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的参…
西安理工大学“减排赋能”实践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乾县进行绿色农业、减排赋能实地调研。
2021年7月27日,西安理工大学“减排赋能”实践队前往陕西省渭南市乾县进行绿色农业、减排赋能实地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美好仲夏,与你相遇 ——文学院心绎队破冰活动圆满结束
为了加快学生与队员、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认识、相互熟悉的进程,8月9日早上9点到10点30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心绎云实践服务队使用网络会议软件开展了线上破冰活动。本次活动分为队伍情况及课堂要求介绍、队…
助推垃圾分类,有益身心健康
为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社区垃圾分类成果,城镇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情况,开展了此次“助推垃圾分类,享悦城镇新风”社会实践活动。上海作为最先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来自上海各个区的同学们…
英雄不朽,薪火相传
“考察革命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队的实践考察英雄不朽,薪火相传一寸山河一寸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坚守,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浙西南,游览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浙西南革命根…
传承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振兴·共绘大美贵州
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更好的助力“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围绕“传承红色印记·助力乡村振兴·共绘大美贵州”这一主题,7月20日至25日,长安大学“因渭有爱·黔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人在指导老师赵建华带…
助推垃圾分治,从小做起
为深入了解城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社区垃圾分类成果,城镇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情况,开展了此次“助推垃圾分类,享悦城镇新风”社会实践活动。上海作为最先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来自上海各个区的同学们…
“共筑乡村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
7月21日是我们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的日子,在七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感到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在暑假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来到了菏泽市东明县。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东明县民俗博物馆,来到了山东麦古银花农业科技…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红旗下
7月3号,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沧桑巨变”实践队队员们行走在商酒务镇的一处村落内,在清新的空气中,这座农家院落幽静而略显神秘。院门上方悬挂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牌匾和…
“亿言一心,光辉百年”:党员村长的身先士卒
2021年7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亿言一心,光辉百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横溪街道官长村村长许春根家,采访了疫情期间组织全村防疫工作并荣获优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