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民族文化深悠远,阿昌人民谱新篇 ——南审学子实地调研云南腾冲新华乡坝角阿昌族村寨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作者:征程边寨万里行实

阿昌族是我国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珍贵的阿昌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2021年8月6日,南京审计大学征程边寨万里行实践团队腾冲小分队一行共同走进了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坝角阿昌族村寨,探寻边疆少数民族村寨的振兴之路与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腾冲县地名志》载:“山形似‘八’字,村居‘八’字角”。又因阿昌村寨坐落于赛通坝的西南角而得名坝角,是一个阿昌与汉族杂居的山区古老村落,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成为了腾冲民族团结的典范之一。到今天,坝角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为民族文化特点突出、乡风文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新华乡以茶闻名,穿过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座在四面茶山环抱之中的美丽村寨。建国后,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阿昌人民从一个原始落后的极少民族与汉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起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阿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崛起,谱就了腾冲南部发展的一曲时代强音。新华乡是腾冲唯一的深度贫困乡,在贫困面前,乡党委不气不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紧抓实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致富路,贫困发生率实现了大幅下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直不断前进。当地结合自身文化、气候、地形等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例如猕猴桃、云茸种植、茶产业发展等等,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我们联系了坝角阿昌文化传承人、见证者赵家跃老人,通过简单的访谈了解近年来新华乡坝角村的情况以及阿昌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阿昌文化就是一部传奇美丽的民俗史诗,阿昌人民真诚、朴实、善良的品质对家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聆听者的角色,仿佛也亲眼见证了那一段阿昌人民不怕困难、勤耕苦做的岁月。在政府的带领下,坝角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着手建设阿昌文化展览馆,这种先见在文化传承上是值得被学习的。在老人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当时建设阿昌文化展览馆,一方面是保存这个村子的一些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阿昌文化。在老人的眼中,村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下,村民们都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环境更美了,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

当天我们还采访了保山市阿昌族学会副会长、腾冲市阿昌族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曹明正。曹会长一直致力于研究保护和传承阿昌文化,作为一名民族领头人,他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见解,他也带领阿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大潮中。在曹会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新华乡集市里的阿昌民族服饰专卖店,实地调研了阿昌民俗文化中的织锦文化。在曹会长的介绍下我们认识到,当前阿昌织锦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太高,因为布匹布料都是要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由于缺少创新,样式款式不够新颖,所以销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已经接近失传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将这种古老的制作技艺保留下去,因为少数民族织锦中所采用的布匹都是绿色植物,这种健康养生理念在未来的健康产业热潮之中也会焕发出独特的光彩。曹会长也向我们介绍了阿昌女子服饰中的“包头”文化,阿昌族女士的头饰中已婚未婚有明显区分,未结婚的女子的发型是一根辫子做成的盘发,而已婚的女子就要佩戴包头头饰,“包头”也象征着 “收束”,是女子身份的转变。访谈最后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政府文化部门也在与手工艺人进行沟通,从传统与创新之中谋求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路子。曹会长也对我们的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能够进行阿昌文化的宣传与传承是一份光荣且艰巨的工作,但是很高兴能够看到我们青年大学生也在不断的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可以投身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之中。

阿昌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从阿昌民俗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淳朴善良的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也看到阿昌人民对自己文化的不绝传唱,看到了他们不断探索与勤劳的美好品质。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阿昌人民可以再谱新篇,边疆人民再唱美好生活节节高。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征程边寨万里行实践团队

文字:陈以行

指导教师:杨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有幸见过光,我也想去发光。
有幸见过光,我也想去发光。2021年7月22日,是“防范毒品滥用,共享健康人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线下采访的第二天,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延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毕雪…
山西学子探寻家乡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为了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青少年,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先进力量是…
实践进行时 基层采访进行中
实践日记|基层采访进行中在线上线下宣讲会开展的同时,团队深入农村田野的采访活动也在同步进行中。8月8日,我作为山东大学“稻花香”党史宣讲团的一员,来到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对几位居民进行了访谈…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童年的玩与学
6月2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云上慧支教”志愿服务队与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中心小学联合组织了三下乡公益支教活动,旨在让当地的孩子们在假期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从而…
走进蕉岭,领略红色精神
7月24日,广东海洋大学国旗护卫队实践队——追梦仰望队的队员们,来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参观蕉岭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蓝坊肚战斗胜利纪念园,一探这座魅力古城的红色文化底蕴。…
琴声悠悠美名传,壮锦如画绘新景 ——南审学子实地调研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创新性手段。我国的民族地区往…
畲族风情魅力四射,快乐山哈歌唱振兴 ——实地考察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坡兜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和畲族是有缘分的,我的心系着畲族人民。”2021年7月20日星期二,南京审计大学征程边寨万里行实践团队——福建小分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前往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坡兜村进行实…
我辈自立潮头,护海“烟青”起航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紧跟实时,积极投身实践活动,烟台大学一直大力倡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在学校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社会实践几乎成为了每一位烟大学…
心怀农心建功业,居民深处筑小康——疫情下银行三农政策的实施现状及金融政策助力农业发展
通讯员:杨子玥#团队名称:初心不改,农心无畏#实践主题:点赞家乡实践团#指导老师:张长全#实践时间:2021年7月18日——8月10日#实践地点:中国银行宿州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分行、黄山太平农村商业银行平湖路…
青农学子三下乡:红色教育基地调研
为响应国家号召,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调研团来到莒南县坊前镇开展调研活动。坊前镇拥有丰富的大型红色教育基地及展览,我们在这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沂蒙精神”。第一站,我们来到…